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確立了新時代衛生和健康工作方針。黨的二十大作出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等重要部署。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把加強醫聯體醫共體建設作為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的制度創新扎實推進,在鞏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完善人才引育機制、建設信息化平臺、規范采購監管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省政協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著力統籌“三要素”“三維度”,連續兩年把深入推進影響群眾健康突出問題“323”攻堅行動和加強農村、社區醫療衛生隊伍建設,納入全省“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共性指導議題,開展聯合調研、聯動協商。今年,省政協將“完善醫聯體醫共體機制”納入年度協商計劃,持續關注醫療健康領域議題并開展協商議政。11月24日,省政協召開月度專題協商會,聚焦“完善醫聯體醫共體機制”協商議政。
會前,省政協辦公廳和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先后通過召開情況通報會、分解課題、組織調研、實地走訪,召集5家省直部門座談會商,到省衛健委和鄂州市、黃岡市、團風縣等地開展調研,了解相關情況和堵點、難點問題,聽取市、縣、鄉、村四級衛生管理人員和醫務人員意見建議,形成調研成果26篇,提出意見建議120余條。
黃惠寧等7名同志圍繞會議主題協商建言
會上,省衛健委用專題片和工作展板介紹相關情況。省政協副主席張柏青作主題發言。黃惠寧、周素梅、余子悅、王虎、胡玉蓮、郭雙喜、丁晗圍繞會議主題協商建言。黃榮軍、吳鳳、龔龑現場提問,省衛健委、省醫保局、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作互動回應。
◆加大推進力度
深化醫聯體醫共體建設
委員們認為,推進醫聯體醫共體建設是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系統工程。從我省試點情況來看,地方黨委政府尤其是主要決策部門的高度支持和政策配套對于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和運行至關重要。
為此,委員們提出建議,要堅持高位推動,黨政一把手親自抓,明確一位負責同志統一分管醫療、醫保、醫藥工作,以便于統籌協調各方,打破各種壁壘、調配各類資源。要堅持多方聯動,建立衛生主管部門牽頭、多部門協同聯動的協調推進機制,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分區域、分層次推進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建立醫聯體內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權責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協作機制,使醫聯體成為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區域內醫療資源有效共享,推動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要堅持政策驅動,將基本建設等大額支出納入政府預算管理;完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更好體現醫療技術勞動價值;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執行醫保基金對緊密型醫共體“總額預付、結余留用”政策;強化監督管理,打擊藥品濫用、過度醫療、采購腐敗甚至欺詐騙保等違法違規行為。
◆加大下沉力度
促進醫療技術人才上下貫通
聚焦明確大型公立醫院的職責定位,委員們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大型公立醫院最理想的狀態是接收疑難重癥病人,承擔部分教學任務,規范化培養醫學人才”。基于這一認識,又進一步提出了優化大型公立醫院規模,從源頭上促進更多優秀醫療衛生人才的外溢、下沉等一系列意見建議。
在目前的薪酬制度下,公立醫院醫務人員的收入大部分來源于他們所創造的績效,容易形成“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態勢,因此需要進行薪酬制度的改革。針對當前現狀,委員們表示,必須優先保障基層醫院運轉,有序提高基層醫院醫護人員收入水平,穩定基層醫院醫護人員隊伍,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基層醫院。
委員們說,完善落實上級醫院對基層醫院幫扶機制,可以采用在醫聯體醫共體模式下,安排上級醫院名醫下基層;可以利用政策激勵上級醫院高級職稱醫師扎根基層醫院,并嚴格制定幫扶目標和考核指標;可以鼓勵上級醫院快退休、剛退休的優秀高級職稱醫生下沉基層醫院,開展傳幫帶工作等等。
◆加大整合力度
優化醫療資源均衡布局
就如何大力推動資源共享整合,委員們建議,要通過完善醫聯體醫共體機制,建成職責明確、功能互補、布局合理、層次清晰、特色鮮明的縣域內醫療服務體系;大力實施分級診療,明確雙向轉診標準,暢通轉診渠道,實現患者分流、有效轉診;大力發展遠程醫療,促進醫療資源智慧共享,提高優質資源的可及性和輻射能力。
委員們認為,推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必須回歸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他們希望,加快推進支付方式改革,在“總額預付、結余留用”的原則下,保證醫保基金的安全使用,保證醫保、醫療、醫藥在協同發展和治理改革中相向而行、同頻共振。
委員們表示,沒有精準的簽約服務,就沒有精準的醫保預付,更無法精準落實后續的分級診療、異地就醫政策。因此,必須督促緊密型醫共體做實與參保人的簽約工作。
◆加大建設力度
推動醫療信息互聯共通
怎樣推動醫療信息互聯共通?這一問題引發委員們熱烈討論。委員們說,要加快建設一體化數字平臺,以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為載體,建設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數字化醫療服務網絡,構建高效統一、管理規范、開放共享、公平普惠的數字化醫療服務體系,通過數字化診療設備和遠程診療等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疾病診斷、疾病治療、疾病康復護理、公共衛生服務和管理能力。
委員們還建議,進一步強化數字化平臺服務功能,通過一體化信息平臺,暢通醫保、衛健、藥監等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換,保障科學決策、協同推進,為“三醫”聯動改革提供數據信息支撐;推動醫共體成員單位之間管理信息、診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信息在數據標準上的統一,為共享數據、科學考核奠定技術基礎。
◆加大監管力度
保障患者享受改革紅利
委員們高度關注醫療服務監管、醫藥購銷監管等問題。他們建議,著眼醫藥分離和價值醫療的回歸,從制度層面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嚴禁醫療機構向醫務人員下達創收指標,醫務人員薪酬不得與藥品、衛生材料、檢查、化驗等業務掛鉤。同時,還要重點完善藥品耗材集采遴選準入與競價機制,精準擴大藥耗集采范圍,推動集采提速擴面,動態調整集采目錄,將供應、質量、信用等相關因素統籌納入集采規則,從體制機制上凈化醫藥流通的生態環境。
當前,只有持續糾治醫療領域不正之風,才能促進醫療行業規范有序發展,已經成為社會的廣泛共識。“希望以推動清廉醫院建設為抓手,持續糾治醫療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嚴查醫療領域濫用職權、以權謀私、失職瀆職、利益輸送等違紀違法問題,不斷優化醫療生態,更好推動醫聯體醫共體健康發展,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委員們表示。
(攝影:丁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