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好商量,締造好生活。”近日,湖北省政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現場推進會在黃石市召開。一年來,湖北省政協把握時代脈搏,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的部署,主動更好發揮人民政協和廣大政協委員優勢和作用,以“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群眾認可度不斷提高,“共同締造”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全省各級政協發展協商民主、助力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
位于黃石大冶殷祖街的桂林山水小區,以前的小區環境可不像它的名字這么美。因開發商資金出現問題,該小區處于無物業管理狀態,沒有專人打掃,小區內未平整的泥濘土地成了“垃圾場”,居民群眾怨聲載道。可是現狀怎么改變,誰來改變,是個問題。
今年2月,根據居民切身需求,殷祖鎮黨委政府研究將桂林山水小區環境改造的建議列入該鎮“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協商議題。在大冶市政協、市林業局、鎮黨委政府、駐該鎮委員聯絡室委員、社區“兩委”干部、小區居民共同努力協商下,居民們參與籌資酬勞,“垃圾場”變成一座可供日常鍛煉、散步玩耍的綠色小游園。居民們說:“感謝黨委政府及政協委員的幫助,現在一眼望去一片綠植,心情都好了。”
小區變化的背后,更多蘊含著思想的轉變、理念的更新。新時代基層社區治理工作是大包大攬下的群眾“站著看”,還是引導大家“一起干”“主動管”。湖北省委部署“共同締造”活動的初衷就是以群眾身邊、房前屋后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為切入點,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激發群眾以“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參與治理,共同創建美好家園。
省委有部署,政協有落實。去年9月,省政協召開全省首次“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現場推進會,以政協工作特色、委員履職擔當嵌入共同締造活動,為探索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不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提供政協“方案”。
黨建引領是基石。去年以來,全省各級政協組織按照“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協搭臺、各方參與、服務群眾”工作機制穩步推進。武漢市政協爭取市委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區政協工作的具體措施》,推動構建“政協黨組—街道黨工委—聯絡黨支部—黨員委員”四級對口銜接體系。襄陽市形成“三級書記抓協商”工作格局……“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在黨委政府領導、政協黨組統籌下,試點示范,成效明顯,構成黨委政府的“好幫手”、人民群眾的“連心橋”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大冶市政協制作印發的《民情記錄本》上,“三級”政協委員及科級以上政協干部堅持每月下基層2次以上,“菜單”式記錄群眾“點菜”。一年來,全市三級政協委員利用周末和節假日來到群眾中間,通過“圍爐夜話”“庭院座談”等方式,與“兩委”干部、黨小組成員、村民代表們一起召開議事會就達500余次,“商量”中促進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和切身利益問題的解決。
“從根本上講,‘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是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踐行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實際行動。”省政協主席孫偉在推進會上強調說,“尊重群眾主體地位,站穩群眾立場,做到協商于民、協商為民、協商惠民,但要避免包辦代替,要引導群眾積極廣泛參與、全程參與。”
對此,十堰市政協主席趙哲深有體會:“‘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推進中,不是政協領導‘現場拍板’做決定,而是組織委員引導群眾在商量中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把選擇決定權交給群眾,從而達到集眾智、聚合力、促治理的目的。”
今年6月,武漢市江夏區首個網格驛站“龍小驛”在紙坊龍頭街38號建成。一樓醒目位置,下沉3名區政協委員的職務、電話公示在墻。展示區分別有“協商活動”“協商故事”“五個政協”“議事流程”的板塊介紹。區政協委員、紙坊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彭薇興奮地向記者介紹著“龍小驛”的由來。
今年3月,江夏區組織3名委員下沉在紙坊街道龍井社區,由于轄區面積廣、老舊小區多、管理難度大,根據民情民愿,在“家門口”建設網格驛站的需求迫在眉睫。熱心居民程永紅在議事過程中得知計劃建設驛站后,主動幫助委員提供選址參考。在委員和群眾共同努力下,一個匯集街頭協商議事機制、幸福食堂“食堂管家”、志愿服務“酬金制”等驛站特色的委員議事之家品牌建成。在這里,群眾自發組建“驛站理事會”“驛站自管組”,協助驛站開展宣傳引導、清潔維護等日常運營工作,累計辦結驛站服務事項924件,累計解決群眾“微心愿”1800余件。
眾人拾柴火焰高。目前全省25700多名各級政協委員按照“就近就地、便于工作、綜合搭配”的原則,編入鄉鎮(街道)活動組,委員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工作機制不斷健全。
作為一項全省政協共推行動,省政協強化統籌協同實踐。今年以來,省政協在推進“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中,注重同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等活動結合起來,與黨政中心工作同頻共振。省政協將該項工作列入黨組工作要點,一年來先后召開工作交流會、培訓會、座談會,出臺制度文件,明確工作任務,制定編發《“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問答》手冊,分別從認識篇、實操篇、方法篇、推進篇4方面的35個問題解疑。同時,建立共性指導議題協商機制,將“加強農村、社區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推動城市適老化社區、適老化住房建設和改造”作為“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年度共性議題,強化上下協同聯動,努力實現從解決一件事到解決一類事,釋放專門協商機構新動能,強化市縣政協工作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