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5月30日,省政協召開月度專題協商會,圍繞“加快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主題協商議政,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建言獻策。
參與專題協商會全過程的委員、專家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外開放、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重要論述后認為,中部就是一條南北貫通的大國“脊梁”,湖北是“脊梁”的重要部分,承擔著重要戰略支點的重托。
委員們表示,省委的堅強領導,全省人民的感恩奮進、奮勇爭先,我省加快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努力推動湖北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的堅實步伐,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為中部“脊梁”硬起來增添了更強信心、更強底氣。
省政府十分重視此次會議。省政府副秘書長何麗君出席會議并講話,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經信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武漢海關等單位負責人到會聽取意見。
這次會議由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致公黨湖北省委會聯合承辦。前期,他們堅持“根、干、枝”的工作思路和“兩個統籌”的理念方法,組建了相關民主黨派省委會、市縣政協、部分省政協常委和委員、專家學者等參加的若干個調研課題組,深入調查研究,形成近40份調研成果。
會上,省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秦宇作主題發言,8名委員、專家和地方政協負責人作了協商發言,省政協委員何猷君、胡欽勇、何建剛現場提問,省直有關部門作了回應。
■把比較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努力推動湖北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委員們認為,我省具有產業、區位、市場、供應鏈等領域的很多優勢,如何把比較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努力推動湖北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一個長期的課題。
“把建成內陸開放新高地作為我省建設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支點的重要目標任務。”秦宇在主題發言中建議,加強統籌協調,加大對內對外開放力度,發揮省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作用,變單打獨斗為整體聯動;堅持對標對表,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促進數字貿易規則有效銜接和有關非約束性鼓勵類“軟義務”在湖北開展試點。
如何把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強調的“要以內做外,探索‘出海’模式,鼓勵支持企業‘走出去’”落到實處,省政協常委楊曉梅代表致公黨湖北省委會作了“推動我省優勢產業‘走出去’”的發言。
楊曉梅建議,加快打造國際化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主動融入汽車產業全球價值鏈,推動汽車產業供應鏈全球布局,加大新能源汽車發展支持力度;擴大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競爭優勢,強化引領型科技創新,提升國際物流集散服務能力,注重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打造“世界光谷·東湖科學城”品牌。
鄂州市政協副主席汪細少代表鄂州市政協作了題為“進一步提升花湖國際機場能級,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發言。
汪細少建議,進一步提升花湖國際機場能級,提升機場對外開放能級,奮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提升機場貨運樞紐能級,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樞紐;提升機場安全智慧能級,全力打造創新高效新標桿;提升機場產業集聚能級,全力爭創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提升機場綜合保障能級,切實打造一流服務水平,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持續推進營商環境革命,努力打造‘投資湖北’金名片。”省政協常委鄒薇建議,營造公平競爭、一視同仁的市場環境,讓外資外企“進得來”;營造公平公正、清廉透明的法治環境,讓外資外企“留得住”;營造便利暢通、高效有序的政務環境,讓外資外企“舒心干”;營造敢想敢闖、如火如荼的創新環境,讓外資外企“勁頭足”;營造包容開放、兼收并蓄的社會環境,讓外資外企“過得好”。
■做好內外結合文章,積極融入和支撐新發展格局
委員們說,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強調,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要充分發揮“科教資源集聚的優勢”和“區位優勢”。
委員們說,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強調,把以內做外和以外做內結合起來,積極融入和支撐新發展格局。他們認為,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也是推動中部地區崛起的關鍵一招。我省區位優勢明顯,處于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獨特位置,同步做好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既是重大責任,也是巨大機遇。
委員們建議,對內要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區域的協同聯通發展,更好參與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推進沿江高鐵、三峽水運新通道、荊漢運河等重大項目;對外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主動對接新亞歐大陸橋、西部陸海新通道,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推動從輸出產品向布局產業鏈轉變,變機遇性出口為戰略性布局。
省政協常委劉江東代表臺盟湖北省委會作了發言。他建議,高質量建設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需要打破區劃限制,積極探索“飛地經濟”合作模式;“引進來”“走出去”并重,雙向推動產業對外合作交流;塑造新發展動能,充分挖掘“雙自聯動”(自主創新區與自貿區)政策疊加優勢;發揮后發優勢,汲取借鑒先進自貿區發展經驗。
省工商聯副主席唐萬金代表省工商聯作了發言。他建議,以數字經濟為牽引,加強同大灣區數字經濟產業的深度對接,共建與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平臺,充分挖掘大灣區金融人才優勢,培育發展國際化專業化第三方服務機構,推動湖北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深度對接。
省政協委員喻鵬代表省政協對外友好界別作了發言。他建議,發揮僑界優勢,圍繞設立“新質生產力基地”、完善海外人才培養政策與配套設施、以重點商協會為依托舉行系列僑界專場活動、切實提高中歐貿易效率、建立湖北省“海外校友”投資聯盟平臺等重點,協助做好引資引智工作,助力湖北高水平對外開放。
省政協常委賀敏建議,開展樞紐提升行動,以強樞紐促進“財聚集”;開展通道拓展行動,以大通道促進“貨出去”;開展網絡加密行動,以暢網絡促進“人進來”;開展動能提升行動,以高動能促進“活起來”,進而夯實武漢交通區位優勢,加快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樞紐。
■加快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湖北外貿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將推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培育外貿新動能。
委員們認為,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對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六種新業態新模式提出多重支持舉措,我們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后來居上。
委員們建議,要鞏固提升傳統外貿業態,充分利用各類展會、設置海外分公司或辦事處等形式,提升外貿整體發展水平。
委員們建議,要注重培育、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更好發揮自貿試驗區、綜保區作用,進一步做大做強離岸貿易;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特別是注重培育類似希音、速賣通等頭部跨境電商平臺;加大企業海外倉布局,壯大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完善全鏈條服務;進一步提升市場采購貿易方式便利化水平,放大對我省優勢產業的集聚和帶動效應。
武漢市洪山區政協委員李尚松就推動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作了發言。他建議,要培育多層次人才梯隊、引育壯大經營新主體、優化改善營商環境、推動產業帶集群成勢、擴大提升交易規模,推動我省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推動新業態新模式與產業深度融合,培育和壯大湖北外貿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