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省政協黨組和主席會議領導下,省政協10個專門(工作)委員會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有機結合,緊緊圍繞中心大局,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充分發揮專門委員會在政協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廣泛凝心聚力、獻計出力。
一年來,他們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把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北工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別是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二屆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全會精神等,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組織召開各專門(工作)委員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座談會60多次,不斷鞏固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一年來,他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綜合運用調研視察、協商會議、民主監督、提案工作、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職方式,高質量完成了省政協年度協商計劃和工作要點,全年組織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2次、月度專題協商會8次,開展專項民主監督活動9次,形成各類調研建言報告939篇,提交建議案1件、提案1125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340篇次。
一年來,他們積極推進改革創新,不斷完善委員履職服務和管理的方式辦法,健全專門(工作)委員會聯系民主黨派、界別、委員和黨政部門的制度機制,拓展履職渠道,打造特色工作品牌,全省建成委員工作室、社情民意聯系點3347個。因地制宜發揮委員優勢作用,全省各級政協25700多名政協委員進鄉鎮、入社區、聯企業,委員與群眾距離更近,群眾的獲得感更實。
省政協提案委員會
1125件提案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全年共提交建議案1件,提案1125件,已落實和正在落實的占提案總數的96%。
堅持黨的領導,把牢提案工作正確方向,緊盯省之要事和民之關切,圍繞省政協確定的流域綜合治理、穩增長、現代產業體系、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營商環境、改善民生7個協商議政主題,引導委員和政協各參加單位明確提案方向。
2024年3月14日至15日,省政協提案委員會走訪省商務廳、省文旅廳等提案承辦單位
堅持守正創新,促進提案工作提質增效。積極探索重點提案培育機制,開展年度好提案評選,提高重點提案督辦效能。精心做好《省政協關于洪湖流域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有關問題的建議案》的報送、溝通、會議、跟蹤等協調服務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成立工作專班,印發任務清單,對建議案三個方面8條建議20項任務措施明確了責任單位和時限,積極推進辦理落實,這一案例成為專門協商機構助推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堅持統籌理念,提升議政建言水平。承辦“推進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月度專題協商會和“加快供應鏈物流體系建設”專項民主監督,共提交建言成果51篇。綜合報告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
省政協經濟委員會
圍繞中心發揮作用 突出特色服務大局
報送《關于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發展若干建議的報告》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明確意見,提交《省政協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建議》報省委、省政府決策參考,報送關于新型儲能發展運用的社情民意信息報全國政協主要領導參閱;提出并服務省政協分管領導督辦“關于推動汽車產業創新發展轉型發展、增強湖北優勢產業市場競爭實力的建議”重點提案;組織報送社情民意信息《關于加快建成全國算力與大數據創新發展核心區的建議》。
2024年10月24日,大別山革命老區鄂豫皖三省政協主席座談會第十三次會議在黃岡麻城市召開
落實經濟運行情況定期研判機制,起草4篇基于地方支柱產業重點企業的湖北季度經濟運行情況調研分析報告送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決策參考。承辦大別山革命老區鄂豫皖三省政協主席座談會,意見建議以《會議紀要》呈報全國政協和相關國家部委。加強自身建設,幫助委員知情明政,組織召開“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等情況通報會,服務委員提升建言獻策質量和水平。
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
聚焦鄉村振興 更好服務“三農”
協商議政取得新成效。召開“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月度專題協商,開展“加強耕地‘三位一體’保護”專項民主監督,推進界別協商會向基層延伸,形成報告均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報送的《關于加強對江漢平原“南方黑土地”保護利用的建議》等4篇信息被全國政協采用。參加“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十三省(區)政協協商座談會,全國暨地方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工作座談會。
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2024年10月中下旬組織農業等界別委員,
圍繞“推進和美鄉村建設”主題開展“界別委員活動日”、界別調研、界別協商。
圖為10月12日,委員們在大冶市還地橋鎮黃崗村調研。
全力參與、服務、助推省茶產業鏈工作。創新開展“楚天好”茶沿海行、邊疆行、海外行、網上行系列推廣活動,開展“楚天好茶,東風萬里”主題推介、“中國茶·楚天好”駐華使節品鑒推介會。開設“楚天好”茶專號新媒體宣傳矩陣。“楚天好”茶授權企業中,茶葉主營收入總額45.12億元,同比增長17%,有力促進了企業增效、農民增收。
持續開展“政協委員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積極為推進我省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
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
為高水平保護獻計出力
2024年,上報專家建議和專題報告獲得省委書記批示3次,省委、省政府領導批示9次。聯系的政協委員在省政協19場協商活動中大會發言25人次、書面交流28人次,提交提案60余件,其中2件列為重點提案,4件獲評年度好提案。
為落實省政協“深入實施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提質增效行動”專項民主監督工作部署,
2024年7月11日,住宜省政協委員何建剛組織委員工作室省、市、區三級政協委員
開展“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監督性調研活動
聚焦省之要事開展協商議政。承辦“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雙集中’發展”議政性常委會,提交調研成果63篇,綜合報告獲得省領導批示。召開“深入實施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提質增效行動”專項民主監督,形成調研成果24篇、監督建議120余條。聚焦“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開展監督性調研活動,聚焦“洪湖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開展協商議政。牽頭提出《省政協關于洪湖流域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有關問題的建議案》,獲得省委、省政府領導批示。協調發起建立南水北調中線保水護水政協聯席會議。
建好用好委員工作室,通過思源基金累計支持困難學生2326人,支持建立名師工作室25個,幫助145戶困難家庭。
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
協商式監督惠民生
2024年,承辦重點協商2場,專題調研28次,形成建言材料180多篇、提交提案149件,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3次,6件提案獲評年度好提案。
2024年5月23日,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組織部分科技界委員,
圍繞“湖北加快布局建設重點產業領域中試基地研究”課題開展專題調研
堅持協商式監督,助推省委決策部署落地見效。開展“深入推進影響群眾健康突出問題‘323’攻堅行動”專項民主監督活動,匯編全省典型案例,報送報告2篇,信息3篇。組織召開“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專項民主監督協商會,促成武漢優質教育資源向興山下沉,報送報告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組織“加快推進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重大課題研究工作,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等關系民生議題,開展調研座談、對口協商、專題調研考察。完善“襄十隨神”區域交流聯誼平臺。
堅持以“一線協商”行動增進民生溫度。為應城市陳河小學協調200萬元改善教學條件,協調籌資50萬元為興山縣昭君鎮籌建老年大學,開展“送醫送藥下基層”“科普走進生活”“體育助力鄉村振興”等辦實事活動。
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
關注“一老一小” 守護“朝夕美好”
承辦“加快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專項民主監督,提交36篇調研報告。圍繞“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開展月度專題協商,形成調研報告、建言材料46份。助推法治湖北建設,組織完成《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規范》等11個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征求意見工作。配合全國政協在鄂開展“建立健全創新技能導向的產業工人激勵機制”重點提案督辦專題調研。組織開展“關愛困境兒童和流動、留守兒童”等界別活動4次。
2024年10月23日,省政協召開“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月度專題協商會
深化“一線協商”行動。組織召開全省“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部署會和推進會,編印典型案例第三輯。圍繞“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共性指導議題,推動省市縣三級政協聯動協商、監督2200余次。聚焦切口小、接地氣、群眾關切的議題組織村落夜話、院壩協商、板凳協商,工作受到全國政協、省委充分肯定。
指導全省各級政協開展“雙服務”活動5200余次,讓委員“最擅長”和群眾“最需要”精準對接。
省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
突出思想政治引領 確保同心同向同行
助推宗教中國化。編印《百年同心——黨史中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行的愛國宗教人士事跡》材料。圍繞“如何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宗教教義教規進行新的闡釋”組織研討交流。開展“加強宗教雙通人才培養”專項民主監督會,形成報告得到省政府領導批示。開展“貫徹落實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專題調研。推進宗教界代表人士走訪常態化。做好全國宗教工作督導迎檢工作。
2024年9月6日,省政協召開月度專題協商會,
圍繞促進我省民族地區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協商建言
增進民族團結。開展“促進我省民族地區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月度專題協商會,形成27篇建言材料,得到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推進重點提案辦理,改善我省民族地區鄉村飲水安全。協同全國政協開展“加強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調研,做好新疆、北京、天津、內蒙古、西藏山南等地政協來鄂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我國宗教中國化”調研考察,圍繞新疆籍青年在湖北就業創業及生活學習融入情況、宗教服飾文化研究開展協同調研。
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傳承弘揚荊楚文化 助力文化強省建設
聚力打造協商精品。開展“推進荊楚大遺址傳承發展工程”專項民主監督,形成建言材料20多篇,綜合報告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開展“打造荊楚文化標識,助推湖北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專題協商,形成建言材料31篇。遴選出“中華詩祖——屈原”等5類17項省級荊楚文化標識建議名單。綜合報告得到省委主要領導批示。承辦“荊楚文化精神特質的凝練和傳播”課題研究,推進“打造荊楚文化標識,講好湖北文明故事”重點提案督辦。
2024年7月4日至5日,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組織
部分省政協委員到黃梅縣開展“送文體下基層”活動
聚力打造培訓精品。完善“124”年度學習培訓體系。圍繞“學好用好民法典”等主題,開展4期委員讀書活動和委員講堂,做優委員讀書平臺“楚風書院”。
聚力打造文史精品。完成《湖北省政協光輝歷程展展陳大綱》《大道同心——湖北省政協光輝歷程》《長江文明——湖北印記》等系列叢書。編輯出版2輯《湖北文史》,接續推動《湖北文化簡史》十堰卷、天門卷編纂工作,完成全套叢書出版發行。
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
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 講好湖北故事
圍繞高水平對外開放協商議政。組織召開“加快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專題協商會,圍繞“加快建設花湖國際自由貿易航空港”組織開展專項民主監督,提交綜合報告得到省政府領導批轉,提交信息被全國政協采用。推進“關于突破性發展湖北激光產業、以腦機接口為突破搶占未來產業競爭新高地”等重點提案督辦。
2024年7月26日,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
組織部分界別委員到海創云楊園國際企業中心調研科創企業,
開展“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助力湖北高水平對外開放”界別活動
做好團結聯誼工作。引導港澳委員發揮“雙重積極作用”,積極做好對臺工作,堅持促進海內外僑心凝聚。開展“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征文活動”,舉辦委員讀書活動,收到學習心得體會近70篇。組織開展“千名港澳青年湖北行”、“鄂港攜手·巾幗同心”武漢行等一系列特色鮮明的團結聯誼活動。幫助在鄂港澳臺僑資企業紓困解難。
省政協委員工作委員會
推動界別工作創新發展 提升政協委員履職效能
2024年,聯系走訪委員247人次,開展調研考察28次,形成建言材料,提交報告22份,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閱5篇,3篇信息被全國政協采用。征集界別委員發言材料331份、提案182件,其中14件提案被省領導重點督辦。
建立健全制度機制。制定修訂《關于強化委員責任擔當的意見》《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界別工作更好發揮界別作用的辦法》等制度。持續推動省委重要改革項目“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落實見效,引導全省各級政協委員深入基層履職,全省建成委員工作室、社情民意聯系點3347個。
2024年10月12日,省政協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召開專題座談會,
聚焦“加強人民政協反映社情民意、聯系群眾、服務人民機制建設”研討交流
圍繞“加強人民政協反映社情民意、聯系群眾、服務人民機制建設”開展交流座談。圍繞“司法助力民營經濟發展”開展協商議政。承辦“加強中小微企業產權司法保護”月度專題協商會。推進“大學生就業”相關重點提案督辦。開展“聯企e課”活動、關愛少年兒童活動,幫助涉農企業挽回損失近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