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0—3歲幼兒托育服務供給和降低托育成本?
我省在發展社區養老方面將采取哪些政策舉措?
如何保障勞動者就業和職業發展權益?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作出重要部署,明確以應對老齡化、少子化為重點完善人口發展戰略。
根據省委批準的省政協2025年協商計劃,6月19日,省政協召開“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月度專題協商會。本次月度專題協商會由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致公黨湖北省委會聯合承辦。
會上,省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劉永峰作主題發言。戴瓊、林華、梁早陽、吳建清、印家利、匡玲、胡占豪等委員和專家作協商發言。省政協委員潘世炳、聶先元、曾淑琴分別提問,與省直有關部門互動交流。通過深入協商交流,大家一致表示,要加快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以人口高質量發展助推“支點建設”實現整體提升。
●完善生育支持措施,努力保持適度人口規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必須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會前,省政協組建調研組分赴咸寧、宜昌、孝感、隨州等地開展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人口服務體系建設等專題調研。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走訪省直單位,聽取有關市、縣工作建議,分析我省人口工作現狀,研究生育、養育、托育及養老服務方面的堵點、難點問題,收到調研成果34篇、課題報告2篇、典型經驗6篇。
“從調研情況看,我省存在出生人口下降、人口結構不優、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要從生育政策宣傳、生育措施落實以及婚戀交友、移風易俗等方面著手,激發‘生’的意愿;將0至3歲嬰幼兒照護納入社會公共服務范疇,優化教育資源配置,解決‘育’的難題;建立合理生養成本共擔機制,統籌解決好生育、養育與工學矛盾,減輕‘養’的負擔?!睍?,劉永峰建議。
農工黨湖北省委會人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省婦幼保健院保健部副主任戴瓊代表農工黨湖北省委會發言。她認為,完善托育服務體系,推進托幼一體化,實現0—3歲嬰幼兒照護與3—6歲學齡前兒童教育的有機銜接,對于破解家長“托育難”與機構“招不滿”結構性矛盾、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戴瓊在調研中發現,托幼一體化服務方面存在管理制度二元分割、機構設置標準不一、人才供給結構失衡、收費標準差異較大等問題。目前全省每千人口托位數達到4.01個,但距離“十四五”規劃的每千人口托位數4.5個的目標,還存在0.49個/千人的缺額。
“建議出臺相關辦法,統籌規劃和協調各部門的權責范疇。積極建立適合0—3歲嬰幼兒照護的場所,提高托育服務承載能力。完善托育服務人員從業資格標準體系,規范職業技能培訓與資格認證流程。整合托育資源,擴大普惠覆蓋面。”戴瓊說。
針對生育養育成本過高、生育意愿大幅下降、婚育觀念深刻變化等問題,省政協委員,湖北省自媒體協會名譽會長、睿瀛科技(武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胡占豪建議,強化生育激勵措施推動人口穩定增長。
“成立省級人口發展戰略委員會,統籌推進我省人口發展工作;強化經濟支持,降低生育直接成本;完善公共服務,緩解養育焦慮?!焙己勒f。
●堅持事業產業并重,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提升養老服務便利化、精準化、數字化水平,既是現實所需,也是必然趨勢。
省政協委員,致公黨十堰市工委主委、十堰市僑聯主席林華代表致公黨湖北省委會發言時建議,加快養老服務平臺建設,以數字化賦能養老事業。
致公黨湖北省委會在武漢、襄陽、十堰、荊州、孝感等地開展問卷調查或實地調研發現,我省養老服務數字化建設存在養老信息數據融合不暢通、靜態檔案與動態需求不匹配、養老服務平臺功能不完善等問題。
林華建議,加快建立健全我省養老服務綜合平臺,由省民政廳牽頭,結合基層組織工作需要,提出待整合的各職能系統中涉及老年人的數據需求。同時,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即時主動提供養老服務,推出“養老服務電子地圖”等應用,實現精準推介、精準匹配。
林華特別提到,在調研中發現,61%的老年人擔心在家突發危險難以呼救,迫切需要可佩戴于人體或安裝在居家環境中的監控裝置。
“針對這一需求,應運用創新技術對養老服務產業進行技術迭代升級,依托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推出類似智能安全監護服務,實現呼救即上門幫扶,充分發揮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效能。”林華說。
省政協委員、恩施州政協主席吳建清調研發現,隨著老齡化的加速,社區居家養老面臨的問題愈來愈突出:一是供給壓力大、二是照護能力弱、三是服務水平低。
“強化統籌規劃,健全居家養老支撐體系;夯實基層基礎,完善居家養老服務能力?!眳墙ㄇ褰ㄗh,通過盤活存量資源、推進適老化改造、整合社會資源,推動形成“政府扶持—組織發展—服務優化”的良性循環。同時,創新服務模式,積極探索“物業+養老”“智慧+養老”“醫療+康養”,精準滿足居家養老需求。
省政協委員、仙桃市政協主席印家利介紹,目前,仙桃市老齡化率達到27.6%。養老產業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還面臨有效需求不足、供給質量不高、政策要素保障不夠等諸多困難和挑戰。
印家利建議,擴大產品供給,激發銀發經濟新需求。根據老年消費特征的變化和趨勢,鼓勵各地規劃建設銀發經濟細分領域特色園區,支持武漢和仙桃結合產業優勢打造老年護理用品、老年服裝產品等產業集群,創建省級、國家級銀發經濟產業示范區。拓展消費場景,培育銀發經濟新業態,更好滿足老年群體的消費需求。
●強化要素支持保障,補齊人口工作短板弱項
農民工市民化,是推動城鄉人口有序流動、實現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舉措。
劉永峰建議,完善人口空間布局,促進人口合理有序流動,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擴大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完善社保關系轉移接續政策。優化財政投入,建立全省統一的生育補貼制度,完善對經濟困難的高齡、空巢、獨居、失能、失獨等重點老年人群入住養老機構補貼制度。
省政協委員、荊門市政協主席梁早陽認為,要將城市農民工變為新市民,關鍵是讓其穩定就業、體面生活、同城同權、情感融入,實現住有所居、學有所教、老有所養。“強化政策支持,降低安居成本,解決養老教育問題,同等享受公共服務。”
“通過在荊門市的調研,我們發現當前農民工市民化存在就業能力與產業發展不匹配、收入偏低與生活成本較高不協調、子女教育和養老問題難以妥善解決等問題。應采取措施加快農民工市民化實現城市人口集聚?!绷涸珀栒f。
“要形成整體合力,推動環境更為包容?!绷涸珀柦ㄗh,通過強化企業人文關懷、發揮社區融合作用、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打造一批契合農民工需求的消費場景、文娛場景、社交場景、婚戀場景,建設15分鐘休閑“朋友圈”,讓農民工真正做到對城市的“心理融入”。
將住房支持作為促進生育配套措施,是應對我國人口生育率持續走低、老齡化加劇等挑戰的重要抓手。
省政協委員,宜昌市工商聯副主席、市建筑業協會會長匡玲認為,目前湖北多地推出住房支持政策,對更多家庭生育養育多子女提供了保障,但還需進一步統籌政策供給,提高政策精準度和協同性,解除更多適齡家庭生育養育后顧之憂。
“多子女家庭普遍需要大戶型改善房,從傳統兩室轉換為三室、四室甚至以上戶型的住房差價較大,且首套住房轉換為二套房存在首付比例、貸款利率等方面政策差異,增加了家庭購房壓力?!笨锪嵴f。
“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過發放購房補貼、給予貸款支持、降低住房成本等,滿足多子女家庭住房需求?!笨锪峤ㄗh,針對多子女家庭,要增加改善房供給,加大購房、租房支持,提高住房品質,提高配套政策精準度和協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