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長江文明形成的關樞之地、長江文化的集中涵養之地。
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強調,要在加強文化資源保護和推動文化創新發展上擔當使命,系統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加強長江文明溯源研究和傳播展示。我省牢記殷殷囑托,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歷史主動精神,圍繞長江文明研究的考古發掘、價值闡釋、保護傳承、傳播展示等方面擔當使命、積極作為,取得了顯著成效,有力彰顯了長江文化的魅力,提升了長江文化的時代價值,增強了長江文化的影響力。
根據省委批準的省政協2025年協商計劃,9月28日,省政協召開“加強長江文明溯源研究和傳播展示”月度專題協商會,以政協之為助推湖北實施文化創新戰略,整體提升支點的文化影響力。會上,省政協副主席張維國作主題發言。黃學龍、方勤、張華忠、黃國斌、官彬、鐘晟等委員和專家作協商發言。
會前,省政協辦公廳、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圍繞主題,精心組織有關方面深入調查研究,通過召開專題調研座談會、上門走訪等形式,聽取省直相關部門、文化領域專家學者意見建議;組織省政協委員、有關民主黨派、專家學者廣泛開展調研;組成調研組赴咸寧、荊門、襄陽等地開展實地調研,向四川、安徽、江蘇等地開展書面調研,了解長江上中下游兄弟省市關于長江文明溯源研究和傳播展示工作相關情況,學習經驗做法,形成調研報告和建言材料32篇。
?堅持多維發力 打造長江文明溯源研究高地
“調研了解到,加強長江文明溯源研究和傳播展示在統籌協調、溯源研究、傳播展示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長江文明溯源研究協作機制還不完善,相較于黃河文明,長江文明的重要地位和影響的共識度不夠高;相較于上游三星堆和下游良渚,長江中游文明標識不突出。長江文明的傳承、創新和時代化敘事不夠,缺乏反映弘揚荊楚文化的重大項目和精品力作?!敝黝}發言人介紹。
主題發言人建議,要緊扣長江文明溯源研究開展重大考古項目謀劃,加強統籌協調,突出規劃引領,高位推進長江文明溯源研究和傳播展示,同時堅持多維發力,加強考古研究、文獻研究、文化資源研究,打造長江文明溯源研究高地。
省社會科學院院長、長江文化研究院院長黃學龍認為,隨著長江經濟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湖北要鞏固長江文化高地地位,必須進一步轉變思路理念,優化體制機制,強化“一院一中心”的平臺功能,努力打造長江文化領域的“武創院”。
黃學龍建議,向上爭取中央部委及在漢單位的賦能,向內爭取理事會成員單位和省直部門的賦能,向外聯動省內外長江文化研究傳播機構雙向賦能,在同頻共振中實現效益最大化。同時,一體貫通研究闡釋與展示傳播實現正向反饋雙向賦能,注重學術研究成果的二次轉化、多元傳播,對內對外講好講活長江故事,更好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方勤介紹,銅、錫是鑄造青銅器的核心資源,在推動中華輝煌青銅文明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為此,金道錫行的具體路徑一直是中華文明探源中備受關注的問題。直至2016年京山蘇家壟遺址的發掘,這一關鍵問題才得以解決。
作為一直親身參與蘇家壟遺址考古研究的文物工作者,方勤深感蘇家壟這顆明珠還遠未綻放出其應有光彩。
方勤建議,推動蘇家壟遺址公園建設,對遺址博物館周邊環境加強頂層設計,切實提升遺址博物館接待能力,有效對接周邊文旅熱點,形成聯動效應。加強金道錫行的研究,充分挖掘金道錫行文化內核及價值,奠定好以“金道錫行——中國早期金屬之路”的名義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研究基礎。發揮好“長江考古聯盟”的平臺作用,加強傳播展示,將三星堆、石家河、蘇家壟、良渚等長江流域的四十余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串珠成線,設計長江文明遺址公園主題游徑,發揮聯動效應。
?擦亮石家河文化品牌 打造長江文明核心標識
石家河遺址是中華文明五千年的重要實證地,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主要遺址。石家河遺址以及由它命名的石家河文化,代表長江中游地區史前文化發展最高水平,與三星堆、良渚共同構成長江流域文明帶。
如何突出石家河文化地位和影響、擦亮石家河文化品牌、以石家河文化引領長江文明溯源研究和傳播展示工作?
主題發言人建議,打造長江文明溯源研究和傳播展示集群項目。學習良渚古城和三星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經驗,發揮武漢中心城市作用,依托現有的長江文明館,建設以石家河文化為標志的長江中游地區文明溯源研究和傳播展示中心,與長江博物館和省博物館區分功能、互相補充,打造“三位一體”的長江文明溯源研究和傳播展示集群項目,與上游三星堆、下游良渚交相輝映,加快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長江文化高地。建設長江中游考古遺址公園大走廊,打造文物保護的標桿地、長江文明的展示地、文旅融合的樣板地。
“還要完善提升省市縣三級展示平臺。以溯源研究和傳播展示集群項目和遺址公園大走廊建設為統攬,提檔升級省市縣各類文博場館,突出地域特色,增設長江文明展陳專題內容,形成體系化的長江文明展示陣地?!敝黝}發言人建議。
加強以石家河文化為代表的長江中游早期遺址文明溯源研究和傳播展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長江文化高地,是推動荊楚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路徑,也是助力湖北建成支點的關鍵舉措。
“石家河遺址發掘闡釋、活化利用、深度融合不到位,對標長江上下游,湖北有壓力?!笔≌f委員、天門市政協主席張華忠說。
張華忠建議,省委、省政府聯合湖南、江西等地,力爭將長江中游早期文明遺址群落整合納入中華文明溯源國家區域性戰略,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長江中游早期文明標識,重點推動石家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建設,將其打造為長江中游史前文明的集大成展示中心和文化高地。
“要深度發掘,加強與國內外知名考古機構合作,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發掘成果。要深入利用,充分利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契機,謀劃打造‘長江中游早期文明遺址群落’文旅經濟帶,以市場化方式讓遺址文物‘活’起來、火起來。要深入宣介,進一步講好長江中游早期遺址的本體故事、關聯故事、學術故事和世界故事。”張華忠建議。
?構建傳播展示體系 大力傳承弘揚長江文明
“以文化標識引領文藝精品創作,以發展長江旅游拓展湖北文旅主軸,以打造長江文明溯源和傳播展示論壇構建傳播展示矩陣,讓優秀、鮮活、生動的長江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敝黝}發言人建議。
簡牘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湖北是簡牘出土大省,共出土戰國、秦漢至六朝的簡牘近百批次。
“與甲骨文等相比,簡牘研究闡釋的普及性不夠,依然處于‘冷門’和‘絕學’狀態,建議重點加強簡牘整理,建設簡牘出版強省;集中推進簡牘研究闡釋,打造簡牘傳承高地?!笔≌f委員,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國斌代表省政協新聞出版界作協商發言。
黃國斌建議,深入開展簡牘活化利用,推動簡牘世界記憶遺產申報。努力探索“簡牘+科技”“簡牘+教育”“簡牘+文旅”的跨界、跨域、跨業新模式,推進簡牘活化利用,通過數字賦能讓簡牘“活”起來,創新融合讓簡牘“火”起來,資源整合讓簡牘“聚”起來。經過以上“組合拳”,在傳承保護與活化利用基礎上,推動簡牘世界記憶遺產申報。
如何向全世界講好長江的歷史脈絡與文明成就,吸引游客“引客入江、萬里覓知音”?
九三學社社員、湖北第二師范學院藝術學院教授官彬代表九三學社湖北省委會建議,打造長江數字影像庫與地域特色檔案,建立“長江文明地域特色檔案”平臺,鼓勵創作者通過投稿紀錄片、微短劇、非遺技藝演示影像,系統挖掘并展示長江文明的獨特與多元。組織學者、專家、設計師等共同梳理長江文明核心內涵,通過“核心—區域—特色”三層級符號體系,形成整體與局部統一的視覺識別系統,增加公眾認知度。
民盟湖北省委會文化體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副教授鐘晟代表民盟湖北省委會作協商發言。
鐘晟認為,湖北文化資源和旅游景點散點式地分布于各個不同的空間點位,要充分發揮湖北長江文化旅游的空間敘事功能,串珠成線、時空交織、情景交融,將文化旅游線路轉化為可解讀、可體驗的敘事流線。
“結合我省正在編制的《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保護規劃》《湖北省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規劃》,建議構建湖北長江文化旅游的空間敘事體系,主要包括:長江主軸引領,構建湖北長江文化敘事主線;串聯山水地脈,編織湖北長江文化敘事網絡;打造關鍵樞紐,彰顯‘長江文明之心’敘事窗口;激活空間場景,生動營造長江文化敘事體驗?!辩婈烧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