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丹江口市政協常委會2015年工作要點安排,市政協經濟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在副主席石東升帶領下,于5月下旬至7月下旬,對我市城市基礎設施和景觀建設情況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市政基礎設施及景觀建設現狀
(一)城市路網基本形成。
(二)城市供水能力提高。
(三)城市燃氣供應實現覆蓋。
(四)城市綠化亮化力度加大。
(五)污水垃圾處理逐步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在市政基礎設施和景觀建設上取得的成績應予充分肯定,但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市政設施建設缺乏文化品位,打造“精品”、“亮點”意識欠缺。我市傳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又有“中國水都”、“水電城”等名號,而這些城市精神和特征在城市建設中卻未能很好地印證和展現。市政基礎設施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但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色調單一、造型古板、名稱淺薄。市政設施規劃者和建設者缺少打造城市精品工程、亮點工程的意識。
(二)投融資渠道單一,單純依靠“供血”“輸血”模式支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三)配套設施建設缺乏統籌,造成施工不同步、效益難發揮、資源浪費。
(四)城市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城市管理力量有待加強。隨著太和大道、東環路、環庫路等道路建設,我市城市框架拉開,城區面積快速擴大。市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在城市環境得到改善的同時,城市管理任務不斷加重。而我市目前城市管理專業人員配比較少,老齡化嚴重,已難以適應逐步加大的道路、綠化管理需求,管理力量亟待補充加強。
(五)城區公共廁所數量少,檔次低,布局不合理。公廁規劃、建設尚末到位。同時,現有公廁標識不全、不清、如沿江路上的公廁從路上無法尋覽。
(六)集貿市場規劃公布不合理,總體建設標準低,設施配套不完善。
(七)城區公共停車場(位)嚴重不足。目前,我市各類機動車輛近六萬臺,加上城區自行車、電動車、人力三輪車、快遞車等保有量約四萬輛。而公共停車位不足3000個,公共停車場幾乎為零,亂停亂放、擠占人行道停車現象十分突出。
三、意見和建議
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和景觀建設,既是三宜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快丹江口市現代化城市建設進程,提高城市品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充分利用 “五城聯創”工作載體,提高全民現代化城市意識和大局意識。我市自啟動“五城聯創”工作以來,全民參與,人人動手,建設我們美好家園意識日益濃厚。因此,建議市政府及住建、城管等部門要進一步加大“五城聯創” 工作宣傳教育力度,通過多種宣傳方式,宣傳市政基礎設施和景觀建設的重要性以及相關政策、法律、法規,以征得全民對市政設施和景觀建設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進一步落實市政監管制度,增強全民對市政基礎設施的保護意識,創造一個“人民城市人民建,市政設施全民管”的良好氛圍。
(二)努力拓寬投融資渠道,改變市政建設單純依賴財政投資資金不足狀況。一是要用足用活現有的城市建設資金政策,制定和完善做到應收盡收、切實可行的資金收繳、管理和使用辦法,做到應收盡收,形成制度。二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市政公用景觀和設施有償使用體系。加大對市政公用事業的支持力度,使供水、供氣、公交等行業的服務更加完善、更加便民。三是要轉變觀念,積極探索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對城市基礎設施和景觀建設的投入新途徑,結合我市實際,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完善資金投入機制,廣開投資渠道,采取特許經營權轉讓、冠名權轉讓等方法,多元化籌措建設資金,努力緩解建設資金不足狀況。
(三)突出城市特色,積極打造精品亮點市政基礎設施。市政基礎設施和景觀建設應基于丹江口市獨特的山水資源、人文歷史。一方面,要彰顯文化特色。武當道教文化、滄浪文化、水都文化內容豐厚,市政基礎設施和景觀規劃建設要做好文化傳承發揚,在建設中體現文化元素,展現特色風貌。另一方面,要打造精品亮點。既要把握好“一江兩河兩山”規劃,在一江兩岸建設的基礎上,做好規劃布局,加大西城山、金崗山、安樂河、沙溝河建設力度,形成山環水擁的城市景觀;又要把街、巷、點作為精品景點打造,積極發掘街巷特色,精心編制業態規劃,爭取做到“一街一品、一巷一特色”,致力把街、巷、點打造成城市地域文化的景觀亮點。
(四)強化溝通協調,重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配套建設。一是要堅持配套設施與重點工程同時規劃、同時立項、同時施工、同時竣工驗收,確保重點建設項目整體效能的發揮;二是要堅持規劃先行,建管并舉,重視和加強城市公共場所社會服務性機構建設,如小區物業管理。特別是對城區公廁、集貿市場、停車場(位)等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加快建設的同時管理同步跟進,以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三是要成立市政府層面綜合協調機構,對已規劃擬于近期施工的重點建設項目進行公告,要求通訊、電力等管網管理部門按公告時間提出管網鋪設、維修計劃,切實杜絕頻繁破路挖樹等行為。
(五)進一步充實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管理隊伍,探索管理模式,不斷提高管理水平。一是要積極多渠道轉崗、招錄、引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人才,提高規范化、專業化水平。二是要堅持建管并重的原則,調動和發揮各有關部門的作用,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三是要借鑒其他縣市先進的管理方法,積極探索和改革城市管理的新機制和新模式,不斷提高科學化管理水平,為我市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丹江口市政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