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農村現代物流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發達國家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有專家曾表示,我國農產品物流環節的損耗平均比例是30%,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則為3%、甚至更低,相差十倍之多。
通過我們政協委員調研發現,導致基層農村現代物流業損耗大問題主要如下:基礎設施建設明顯不足,農副產品冷藏運輸率低,損耗大,物流成本較高;服務水平還不夠高,冷鏈物流是一個系統,缺乏上下游之間的整體規劃與協調,出現冷鏈斷點,冷鏈產業鏈斷裂,嚴重影響冷鏈物流的效率與效益;信息體系不健全,市場化程度低,第三方冷鏈物流發展滯后。以上因素都導致農產品物流發展相對滯后,不僅削弱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并且成為整個流通體系的瓶頸。
對此,建議如下:
第一,大力推動基層農村現代物流業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村物流業不斷壯大。各地應進一步健全“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和運行機制,以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促進消費需求增長,推動農村現代物流業穩步向前發展。同時,要鼓勵生產商、物流商、經銷商開始聯手打造冷鏈物流,比如:以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營運商為主導的冷鏈物流模式;以大型連鎖超市為主導的冷鏈物流模式;以食品加工企業為主導的冷鏈物流模式;以冷庫為主體的冷鏈物流模式。還應進一步推進冷鏈物流中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的多式聯運,并且加快發展現代冷藏車與冷庫,適應小批量、多品種的冷鏈物流需要。加快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建立冷凍冷藏產品加工配送中心,推進集約化共同配送。
第二,大力培養冷鏈物流專門人才,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擴大物流規模,組建一批農業現代物流專業隊伍。各地應在引導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同時,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吸納、挖掘、培養一批適應農業現代物流發展的專業人才,服務農村物流業。比如:組織農產品生產專業大戶、加工企業有關人員、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主要成員等參加網店開設、網絡營銷等冷鏈物流實用技能培訓等,提升物流管理水平。
第三,進一步對外開放,開展物流運作模式創新,引進國外先進的冷鏈物流技術與裝備,運作模式與管理經驗。可采取綜合利用與物流相伴的信息流、資金流,重視物流技術協作物流、共同配送、共享物流網絡等形式解決農戶分散、物流分散問題。同時,要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規范行業競爭行為,減少惡性競爭,杜絕非法競爭。
(老河口市工商局、市政協委員 張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