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來自“中國建筑之鄉”武漢市新洲區辛沖街的一名政協委員,在建筑行業苦心經營、摸爬滾打了30多個春秋,經歷了各種酸甜苦辣,見證了建筑人從單打獨斗到抱團取暖,走過了孤獨辛酸到風光無限。坦率地說,可能在座的諸位所見所聞,鶯歌燕舞、荷塘月色的花絮較多,但我今天想說一些不得不說的現象,想談一談眼下非常嚴峻的現實。我爭取到了這次發言的機會,就是希望一個微不足道的我,能夠在這里發出一個建筑人心底的呼喚,目的是引起領導的重視和關注,得到部門的理解與支持,同時對癥下藥,治一治當前建筑領域的一些沉珂頑疾,以避免我們不少公司、不少老板、不少創業者、不少家庭走上不歸路;同時,我也不想看到,昔日我們并肩創業、風雨同舟、吃盡千辛萬苦的伙伴,從人生之巔到人間蒸發。
我區的建筑行業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呢?我個人認為不外乎這幾方面:一是家族式管理,這種思維20年前頂用,如今行不通;二是長年靠高利貸維持運轉,一旦項目不濟、資金回籠緩慢,風險非常大;三是“潛規則”接工程,找關系,托門子,圍標、串標,不僅害了真誠幫扶的領導,也斷送了誠信,最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四是盲目攀比高消費,一兩年換一次豪車,租住星級酒店辦公,招待客戶動輒數萬計,就像錢是大水趟來的;五是賭風日盛,小賭不過癮,大賭才痛快。朋友間適當娛樂不來勁,興趣一來了就到境外豪賭,幾千萬上億的錢財被賭場無情吞嗜;六是吸毒,靠毒品麻醉人生;七是掛靠經營,以“項目負責制”“做大”產業,結果,公司官司纏身,終無寧日;八是活路單一,原始的、利潤薄的、辛苦的、有風險的,自己扛;大量的工程靠外包。還有其它一些毛病,就不一一贅述。
上述的問題不解決,任其發展下去,不少公司與建筑人數十年的心血將付之東流。好在,區委區政府洞察秋毫、高瞻遠矚,看準了癥結,并于11月份召開了全區建筑業轉型升級大會。為鞏固提升“新洲建筑”品牌形象,在這里,我提出幾點建議:
一、提升管理者素質。要把建筑經營管理人員的培訓、學習、考察、交流、觀摩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不僅僅懂得企業經營、項目管理,更要熟悉國家的大政方針、宏觀政策走向、產業發展趨勢、前沿高端引領技術以及區情、市情、省情、國情和行業最新動態。在學習中感悟,在交流中反思,在考察中受啟發,讓正能量激勵建筑人前行。
二、革新陳舊思維。要打破壇壇罐罐,吸納、引進優質的人才管理團隊,摒棄“家族式”老套套,用現代企業管理理念與制度約束經營管理人員和企業,用法治思維來管理我們的團隊。
三、改變不良習俗。繼續提倡創業初期那種不怕苦和累、不畏艱與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釘子精神和吃苦精神。告別賭場,遠離毒品,向一切有損身心健康、有損企業形象的不良習俗宣戰。
四、加強誠信建設。我區2家特級資質建筑企業、56家一級企業,7家建筑企業連續9年位列全省建筑企業20強,新八、新七連續4年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靠的就是誠信。誠信是金字招牌,誠信是企業的生命。沒了誠信,一切都將不復存在!因此,我們要百倍呵護、傾情打造,讓誠信為企業插上發展騰飛的翅膀。
五、合力擦亮品牌。全方位、多角度加大對知名企業的宣傳,讓企業和經營者“名利雙收”;在省級文明單位、市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勞動模范等榮譽方面,向有作為、有貢獻的建筑企業傾斜;各部門利用自身優勢,不約而同高唱“同一首歌”;只要有利于建筑企業誠信的,全身心撲下去做!同時,企業也要信守承諾,肩負社會責任,努力多作貢獻。
六、拓寬經營領域。眼下,建筑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第三產業中僅次于服務業和商業的第三大支柱產業。隨著城鎮化的加快實施,未來二三十年建筑業仍是經濟發展有力的增長點,因而,我們要在拓寬經營領域方面著力,按照“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成品化裝修、信息化管理”來打造;同時,不斷涉足新的領域,真正“共舉一面旗、共打一張牌、同唱一首歌”,讓“新洲建筑”的品牌與形象更亮、更新、更好!
(武漢市新洲區政協經濟科技委員會副主任 黃金旺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