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有機谷水產養殖業進入了蓬勃發展階段,養殖規模和產量也呈逐年上升,但是通過我們政協委員調研發現,一線在打響中國有機谷水產養殖業基地方面依然存在如下問題:
一是養殖業基礎設施不到位。多數地區“低、小、散”農村粗放型養殖現象依然普遍存在,這些養殖區域分散、集約化程度低,養殖技術水平差,總體效益不高的設施,不僅容易因池中淤泥、魚蝦的排泄物、殘餌及動物尸體、植物碎屑等沉積周期長,形成污染,而且還會因水溫高而大量分解,消耗水中的溶氧,產生各種有毒物質,帶來病害隱患。
二是品種相對較少,認證程序復雜,標準繁多。中國有機谷水產養殖業品種相對于生物品種總量所占的比例極少。加上我國已經初建水產品質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等體系,但標準體系建設面臨科學依據不足、可操作性不強的問題。此外,認證機構多頭管理、多重標準、專業人才匱乏、權威性不夠。
三是加工流通業發展滯后,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雖然水產品流通配送、連鎖經營、拍賣交易、電子商務等新型交易方式在我國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但這些交易方式還處于起步階段,市場覆蓋面較窄,還沒有在農村形成規模的拳頭產品全覆蓋,所占比重不高。同時,養殖技術服務、魚病防治服務、市場信息服務、魚苗或飼料服務、漁機服務、信貸保險服務等,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體系還不夠完善。
對策與建議:
第一,基礎標準化。各地應完善現代中國有機谷水產養殖業示范規劃,引導扶持零散漁業向示范區聚集,擴大示范區規模,積極策劃項目,向上爭取資金,推進無公害水產品板塊基地建設。
第二,品種精品化。各地應鼓勵科技實力強的龍頭企業建立技術開發中心,加大與科研院所、大學合作力度,開展科技攻關,有針對性地研究綠色農產品生產中的技術難題、不斷培育新的品種;通過在示范園內試驗、總結,逐步把農業科學技術向基地推廣,推進中國有機谷水產養殖業又好又快發展。
第三,品牌統一化。各地應扶持龍頭企業創立自己的特色品牌,并加強綠色水產品質量管理和品牌的使用管理,形成品牌效應。
第四,養殖綠色化。應大力推動水產品質量監測網絡建設,逐步完善漁業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加快水產品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和監管,逐步開展中國有機谷水產養殖業“產品準入”和“市場準入”,堅決拒絕“違禁漁藥”,全面禁止“投肥養殖”,確保水產品食用的安全性。
第五,加工一體化。各地還應依托企業進行中國有機谷水產養殖產品深加工,活躍流通,延伸漁業產業鏈。同時,建立與深加工漁業產業相適應的流通業,不斷提升生產、銷售和加工一體化水產品的能力。最后,還應大力宣傳綠色、環保水產品健康價值,提升群眾消費觀念,推進中國有機谷水產養殖業板塊健康發展。
(老河口市工商局、市政協委員 張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