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要聞2017.4.11 星期二“我省農業保險提標擴面 水稻每畝保額提高到400元”一文顯示:新方案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原則,保費由中央和省財政補貼大頭,農戶承擔小頭。以前在我省承保農險的公司主要有人保財險、中華聯合財險、太平洋財險、平安財險、太平財險,國元農險公司今年進入我省市場。無疑,這則農業保險提標擴面新聞,對于減少農業災害損失、穩定農民增收,切實保障農民種地的積極性方面,必將起到積極作用。但是,通過一線調研發現農業保險提標擴面過程中,存在兩種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方面,當前各地一線依舊存在農業險種覆蓋廣度和深度有限,導致農戶保險意識低,缺乏主動擴大農業保險業務的問題。另一方面,不同險種、不同地區間保險簽約率不平衡,再加上基層財政資金配套困難,理賠標準、操作難度等不統一,導致保險承保、理賠難的問題。
對此,筆者認為農業保險提標擴面亟待“軟著路”:第一,政府應完善保費補貼政策,加快建立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增強對重大自然災害風險的抵御能力;調整現行政策,減少農民投保繳費比例,盡可能地擠出財政補貼資金為農民投保,提升農戶參保意識,促進各地農業保險持續健康發展。
第二,保險公司應完善服務體系,將農業保險的服務窗口前移到涉農的第一線,形成保險承保、理賠“面對面”的服務網絡,優化理賠流程,加快農業保險理賠速度,做好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工作。同時,要對農村各級協保員加大培訓力度,提高他們的投保理賠工作能力。盡可能少地增加農民負擔,盡可能多地減少農戶損失。
第三,地方政府要積極總結農業保險提標擴面的成功案例,將其推廣、復制到其他地區,并對業保險提標擴面的示范區進行激勵,為業保險提標擴面的營造一個良好環境。
(老河口市工商局 張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