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是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必由之路,更是農民增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徑。作為土地流轉“前沿”的村兩委,為農民種好地進行服務的壓力相應減輕了,因為土地流轉后,只要每年土地流轉金及時兌現,農民可以說是旱澇保收。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村兩委就此減輕了工作量,相反,其工作壓力更大了。如有的經營方賺不到錢,一走了之,可是流轉出土地的農民的損失卻很難彌補。由此可見,土地流轉之后,村兩委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為此,筆者建議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土地流轉雙方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教育,讓農民珍惜承包經營土地流轉的機遇,盡力支持流轉后經營方的工作,讓他們認識到,只有新的經營方發展快了,才能為自己帶來更大的福祉。另一方面,對經營方加強思想教育,使其千方百計采取措施加快發展步伐,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和致富門路。
二是做好本村勞力就業工作。在所流轉的土地中,具體勞務操作都需要以本村為主安排一定勞力,因此如何有序地安排勞力就業成為村組干部的主要職責。可以采取成立勞動服務公司的方式,由公司連接用工信息、用工種類和用工人數,使村里男女勞力做到各顯其能,各有所得。
三是做好土地流轉增效工作。只有經營方快速發展,做大做強,流轉出土地的農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致富途徑。因此,協助流轉經營方加快發展速度就成為村兩委和上級有關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是做好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有的公司在經營土地后,所種的農作物效益不佳,經營虧損。法人代表打退堂鼓,企圖毀約。在這種情況下,村兩委干部要親自出馬,尋找新的合作伙伴迅速接手,穩定了村民情緒。我們調研時發現,幾乎每個村莊土地流轉后,農民和承包經營方均曾出現新矛盾新問題,這些都要靠村兩委及時疏通和化解矛盾糾紛。
(鄂州市華容區政協 陳慶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