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代表委員為武漢發揮主中心作用“支招” 借鑒“區域股份制” 探索地區共贏機制

2018-01-26 09:56:02  
字體大小:【


黃秋菊委員就居家養老作交流發言    記者郭良朔 攝


人大代表蔣再秋就武漢建設“世界設計之都”建言          記者周超 攝

 

    推進武漢大都市區一體化發展,武漢如何發揮主中心作用?25日,省兩會代表、委員從交通、人才等方面紛紛提出建議。

 

    省人大代表、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陳邂馨:

    主動與周邊城市對接項目,盡快形成合作模式

 

    談到推動武漢大都市區發展,省人大代表、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陳邂馨說,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西湖區)靠近孝感、漢川,前不久,該區與孝感各職能部門和單位進行了對接,涉及基礎設施、工業項目、交通等42個項目。

 

    “推動武漢大都市區發展,不能等也不能靠。我們準備從基礎設施先行”,陳邂馨表示。據悉,107國道將從舵落口一直通到孝感市,并連通漢川,全部按照雙向4車道標準改造,全程高架,此外,金山大道也將向西延長,預計下半年全線開工。公交、客運等也將納入一體化考慮。

 

    盡管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西湖區)確定了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方向,但仍有很多傳統產業面臨提檔升級、結構調整,陳邂馨認為,推動武漢大都市區發展,將為產業發展帶來機遇。“不要限制于行政區劃傳統觀念,一定要用改革創新的意識,整合資源,優勢互補。”

 

    推動武漢大都市區發展要從規劃角度超前布局,很多方面從一開始就可以考慮怎么與孝感、漢川合作。陳邂馨舉例說,比如“口子鎮(兩市交界的邊際鎮)”改造中,新溝、東山等正在進行舊城鎮改造的區域,就可以開展合作;再如旅游、都市農業等領域也可開展合作,形成規模效應、帶動周邊發展。未來,更多的教育、衛生、文化資源將向這里集中,吸引人才,補齊城鄉發展不平衡短板,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盡快形成合作模式。     

    (記者夏瓊)

 

    省人大代表、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蔣再秋:

    用軌道交通串聯大都市區

 

    “世界任何一個大都市區發展,首先解決的就是交通一體化。”省人大代表、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蔣再秋表示,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做好沿江高鐵湖北段前期工作’,這是武漢發揮龍頭、輻射作用,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大機遇。據悉,沿江高鐵通道研究工作目前已經啟動。

 

    蔣再秋認為,從長江經濟帶來看,武漢作為長江中游核心城市,區位優勢非常明顯,除水域通道,再打通一條高標準的鐵路通道,九省通衢的武漢優勢將更明顯、地位將更突出。

 

    武漢發揮主中心、龍頭城市作用,首先也要解決交通問題,用軌道交通串聯起大都市區各城市共同發展。通過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地鐵等軌道交通,首先可讓市民出行一體化,進而產業布局、調整、升級、轉移都可統一部署。

 

    據悉,目前,已開通武漢到咸寧、武漢到孝感、武漢到黃石、武漢到黃岡等城際鐵路,下一步,城際鐵路還將連通其他地區,打造武漢大都市區“一小時通勤圈”。(記者夏瓊)

 

    省政協委員、武漢市發改委(創新辦)副主任熊戰勛:

    武漢龍頭帶動可探索“區域股份制”共贏機制

 

    省政協委員、武漢市發改委(創新辦)副主任熊戰勛認為,武漢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首先要在環境保護、資源節約上做出典范。目前,武漢和武漢大都市區城市之間,在基礎設施、交通體系建設、大氣污染聯防聯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需要把工作做得更扎實。

 

    未來的產業競爭,不是單個城市之間而是城市群之間的競爭,城市群由若干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集聚而成,形成大都市區聯合體。熊戰勛認為,正因為此,推動武漢大都市區一體化發展,城市之間要避免低水平重復競爭,避免資源浪費和市場混亂。武漢不僅自身要大發展,同時還要發揮龍頭作用,輻射和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地區利益協調發展,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應該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規律。熊戰勛說,長江新城的“區域股份制”是非常好的創新思路,他建議,武漢大都市區一體化發展也可以參考“區域股份制”,探索地區共贏機制。(記者肖娟) 

 

    省政協委員、黃石市黃石港區副區長潘中洋:

    武漢可向周邊城市輸送不同層次人才

 

    省政協委員、黃石市黃石港區副區長潘中洋認為,武漢發揮大都市區的“龍頭”作用,帶動輻射周邊城市協同發展尤為重要。“大都市區的發展,武漢及周邊城市在功能定位、產業布局的謀劃中要有層次感”,潘中洋說,黃石正在進行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高端裝備制造、醫藥、電子產業發展勢頭很好,可依托武漢,承接相關產業,比如對接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發展相關配套產業,實現資源互補,建設科技創新走廊。

 

    潘中洋還特別提到,希望在一體化發展過程中,武漢能為周邊城市輸送更多人才。在武漢謀求更多高層次、國際化人才的同時,周邊城市對人才的渴求也同樣迫切。因此,潘中洋認為,周邊城市與武漢要做好對接,借力武漢高校資源優勢,有針對性地引進人才,滿足產業結構的需求。

 

    “武漢作為‘頭雁’,要把其他城市帶動起來,在招商引資、產業布局上統籌考慮”,潘中洋說,通過整體謀劃,來避免無序競爭,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同時,武漢大都市區一體化發展還應該建立定期聯動機制,讓都市區內城市在產業、公共服務、人才流動等方面同頻共振。   (記者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