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14日,湖北省政協常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黃立國帶領部分省政協委員和專家,圍繞“用好湖北紅色資源,推進中共黨史教育”主題到黃岡、咸寧開展專題調研。
5月11日,調研組在黃岡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相關情況匯報
短短4天時間,調研組一行考察了黃岡羅田、浠水和咸寧咸安區、赤壁、通城、通山的革命烈士陵園、抗戰遺址、工農政府舊址、博物館等,實地調研了解黃岡、咸寧和相關縣(市、區)的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與開發等情況,并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相關部門情況介紹,還參加了通城縣“師生同唱紅歌”展演活動。調研組一行對黃岡、咸寧充分挖掘革命傳統教育圖文史料、加強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利用紅色資源開展中共黨史教育、提升紅色旅游品質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5月13日,調研組在通城調研高沖公社
5月13日,調研組在赤壁調研羊樓洞志愿軍烈士公墓
調研組認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加強黨性修養、鍛造優良作風的重要舉措。黃岡市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活動開展較早的地區之一,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搖籃和中心,從1921年到1949年,28年紅旗不倒,22年武裝斗爭不斷,21年根據地活動不停,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領導人及200多位共和國開國將帥;咸寧市的6個縣市、區都是革命老區,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一直是黨領導人民群眾開展革命斗爭活動的重要區域,紅色遺址涵蓋的范圍廣、項目多。兩地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努力打造“紅色基因”名片,利用這些紅色資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開辟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打造一批紅色旅游精品,開展現場教學,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傳統,努力達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標。
調研組認為,我省紅色資源富集但整合不夠、宣傳不夠、研究不夠、人才培養不夠。我省要思想破冰,要行動突圍,高度重視并加強頂層設計,串珠成鏈,講好湖北紅色故事,不斷擴大紅色文化影響力。各大專院校和研究機構要參與進來,深入研究、挖掘和系統闡發我省紅色資源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要繼續加大革命遺址遺跡修繕保護力度,讓紅色資源成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和鮮活素材,成為廣大黨員干部學好黨史、以史鑒今的重要陣地,確保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入腦入心、走深走實。
省政協常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梅香雪,省政協委員、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專職副主任林習珍,省政協常委石鋟,省政協委員楊云鶴、蔡駿,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應用智庫專家張繼才等參加了調研。
(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辦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