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聯組會發表重要講話后,湖北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第一時間組織動員委員深入學習,積極交流討論。
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的委員們一直高度關注并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及近期關于糧食安全等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這次總書記在全國政協聯組會發表重要講話后,委員們學習熱情進一步高漲。通過結合實際認真研學,大家一致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聯組會上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催人奮進,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指導性和針對性,為進一步做好“三農”工作、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牢記“國之大者”,心系“省之要事”,立足“我之所能”,答好“民之所望”,結合本職工作,切實履行好政協委員職責,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為推進我省農業強省建設貢獻智慧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省政協委員、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焦春海: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令人振奮,高屋建瓴、深邃博大。作為一名從事“三農”工作的政協委員、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深感重任在肩、春潮澎湃。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擔好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和技術攻關力度,把重要農產品高質量有效供給作為主攻方向,在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生產生態協調等關鍵領域發揮科技“硬核”作用,緊盯種子、耕地、裝備等要害技術抓創新、求突破,高標準建設“湖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全面提升我省種質資源保存鑒定和挖掘利用水平,助力打好“種業翻身仗”,不斷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讓人民群眾既能吃飽,又能吃好。
省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生物農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省農業科學院首席科學家楊自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從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看待糧食安全問題,強調了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的重要地位;從解決根本性、深層次問題角度談糧食安全問題,強調了要樹立大食物觀,提出要從傳統農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發展生物科技、生物產業,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要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開發豐富多樣的食物品種,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對維護和保障糧食安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倍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在今后工作中將堅決貫徹習總書記的戰略思想,結合個人專業特長,助推微生物技術在生態種養循環中重要作用,提質增效,為推進湖北鄉村振興、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應有貢獻。
省政協委員、民盟襄陽市委會主委、襄陽市科技局局長金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作為一名科技管理工作者,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開展良種技術攻關,大力培育適宜本地氣候土壤條件的新品種,完善種子資源保護,不斷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種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強農業領域科技創新,著力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技術,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構建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體系。開展“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提升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水平。認真落實科技特派員制度,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把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科技創新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抓實抓好。加強星創天地建設,將星創天地打造成為新時期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載體、農村科技創業的新舞臺,助力鄉村振興。
省政協委員、荊州市政協副主席萬江平:“洪范八政,食為政首”,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糧食安全,把解決好十幾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來抓。如何精準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扛牢糧食安全責任擔當,我認為,一要從政治高度看待糧食安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的系列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始終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提高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清醒認識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嚴峻形勢,提升政治敏銳性和洞察力,善于從政治上分析研判,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裝中國糧,始終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二要從資源角度守護糧食安全。“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決不能把工業化變成無糧化”,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努力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三要從科技維度保障糧食安全。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逐步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體系,真正做到“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讓糧食安全基礎更穩定、質量更高、更可持續。
省政協委員、省農科院農產品加工與核農技術研究所所長熊光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農產品加工業是連接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橋梁,是產業延鏈補鏈的重要抓手。作為農產品加工的科技工作者,要從三個方面努力:一是減損。現在國內農產品產后損耗率高達30%,損失金額3000多億元,相當于1.5億畝耕地的投入產出,要加大科研力度,提高農產品保鮮、分級技術,以降低損失,提高生產能力。二是保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要提高食品工程技術,確保農產品在加工、流通過程中的安全性。三是增值。提高加工過程中的農產品副產品和糧油薯、果蔬、畜禽、水產品加工副產物等的綜合利用,提取功能因子,轉變為工業品、醫藥原料等,實現農產品的二次增值。
省政協委員、湖北榮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副廠長聶玉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振奮人心、鼓舞士氣,對鄉村振興、農業發展、糧食安全、種業建設、鄉村治理及民風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指導意義,作為一名省政協委員,對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完全贊同、衷心擁護,并積極學習和落實,在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負重托,砥礪前行,努力工作,勇于擔當,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貢獻應有力量。
(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辦公室 田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