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這既是對我們廣大青年的諄諄囑托,也是對我們一代代青年的殷殷期望。青年干部作為青年群體的先進代表和中堅力量,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繼承和發展黨和國家事業的歷史使命,一直以來被黨和人民寄予殷切厚望。在新時代,青年如何胸懷“兩個大局”,更好更快地成長為可靠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帶著問題在疫情期間讀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習近平在正定》兩本書。通過書本,不僅感受到了青年習近平的韶華青春,探尋了他的艱辛成長之路,更是找到了爭做新時代有為青年的正確答案。
做有為青年,必須要有崇高的理想。理想追求是奮進的方向,事關道路和旗幟,方向不對就會南轅北轍。習總書記15歲來到黃土高原,所生活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異常惡劣,不僅要承受吃不飽穿不暖和“四大關”的生活困境,還要承受“黑幫子弟”的政治污蔑,承受“8份入團申請書、10份入黨申請書”的精神壓力,所有的這些艱難困苦都沒有讓青年習近平放棄最初的理想,在他22歲離開時,他已成長為了一個飽嘗人生酸甜苦辣、心懷為民謀福利的有志青年,七年的知青歲月,讓他找到并堅定了自己的崇高理想。要做新時代有為青年,必須樹立崇高的理想。一方面,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要深入學習領會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切實用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學習青年習近平讀書的熱情,在放羊山頭、田間地頭、擁擠炕頭抓住點滴時間見縫學習;要學習青年習近平讀書的方法,在三十里借書廣泛閱讀基礎上,也反復對比仔細研讀;要學習青年習近平讀書的恒心,不管是在梁家河,還是當省市縣書記、國家領導人,永遠保持讀書學習的好習慣。另一方面,要堅決維護黨的核心。新時代的年輕人生在網絡信息時代,接收來自全球的各種信息,容易被歐美鼓吹的普世價值及假民主所蒙蔽,被所謂的人格獨立與個性自由所吸引,加之,國內外各種敵對勢力不停弱化、分化、西化的圖謀,總是企圖讓我們丟掉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丟掉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在香港“修例風波”中,那些年輕的暴亂領導者,就是被西方勢力培養、扶持、圍獵了,喪失了理想信念。作為有為青年干部,在國際風云變幻、國內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攻堅階段的特殊環境下,更是需要堅定我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要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做到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做有為青年,必須要有過硬的本領。沒有金剛鉆,攬不了瓷器活。在梁家河工作了5年后,青年習近平批準入黨,并擔任了大隊黨支部書記,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不僅是因為青年習近平崇學尚讀、博學多識得到村民的認可,也是因為他表現出的過硬本領。在梁家河的7年里,他一直苦干實干,干活“很賣力氣,肯吃苦,一點兒都不惜力”,被村里人譽為“好后生”,在工作中更是注重實際、創新創造,帶領村民治溝打壩、植樹造林,設立鐵業社、縫紉社、代銷點、磨坊,從四川引進沼氣,想方設法促進大隊的經濟發展,千方百計改善群眾生活生產條件,以實干本領和領導本領贏得一致好評。現如今,世界瞬息萬變、競爭激烈,新事物、新問題層出不窮,任務目標越來越高,對青年干部的本領要求也水漲船高。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之年,面對全球范圍內新冠肺炎疫情,國內經濟重振的巨大壓力,更是需要廣大青年,特別是青年干部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練就過硬的本領,同億萬人民一道,在實現全面小康,打贏脫貧攻堅,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奮勇搏擊。練就過硬本領必須要做到知行合一,要把學習作為責任與精神追求,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與“絕知此事要躬行”結合起來,堅持“學思用、知信行”統一。要做到革故鼎新,敢于跳出“舒適區”,自我加壓、自我鞭策、自我錘煉,努力跟上時代步伐,跟上事業發展需要。要做到意志堅定,堅持“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遇到挫折撐得住,關鍵時刻頂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經得住磨難,時刻保持昂揚向上的奮斗姿態。
做有為青年,必須要有良好的作風。正人必先正己,作風建設要從自身抓起。在正定工作期間,一身舊軍裝、一雙解放鞋,很“土”的穿著,是大家對青年習近平的第一印象;和職工干部共用一個食堂,一起排隊、一起蹲著用餐、不開小灶,平易近人;一碗餃子、幾瓶罐頭,自掏腰包、招待朋友,略顯“小氣”;輕車簡從,深入基層,蹲點調研,了解實情,傾聽人民群眾意見,不怕勞苦;出臺正定“六項規定”、遏制公款吃喝風氣,改進調研制度,切實改變干部作風。一個正人正己、克己奉公、作風優良的為民服務公仆形象躍然紙上。歷史經驗表明,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早在1940年,毛澤東就曾提出“我們要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成為“中國的希望”。執政黨有什么樣的作風,一個社會就呈現出什么樣的風氣,一個國家就展現出什么樣的未來。青年是國家的未來,青年正處于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養成良好作風十分關鍵。青年干部如何培養,培養什么樣的優良作風?正如一位當年在正定與青年習近平共事3年多的班子成員講的,我們至少要學習他身上的四種優良作風:一是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二是艱苦奮斗的勤儉作風,三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作風,四是勇于改革、大膽創新的務實作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擔當。青年干部要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爭做黨和國家事業的急先鋒,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擔當歷史賦予的新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省政協辦公廳會議處 熊華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