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自身建設 >書香政協

【讀書分享】保持耐心,一步一腳印
——致敬“聲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

2020-10-10 08:30:38  
字體大小:【

《異見時刻:“聲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是金斯伯格的人物傳記,也是她法官生涯的一份記錄,然而大多數人物傳記在我的印象中,多是中規中矩、且客觀嚴肅的,但《異見時刻:“聲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卻大不相同,這本書將這樣一位傳奇女性的經歷和故事,講述得幽默而輕松,在讓讀者看到金斯伯格為平等和公正而奮戰的同時,還看到了這位85歲高齡的老太太有趣而堅強的一面。書中描寫了她是如何兩次患癌,又戰勝疾病,積極健身,甚至在這個年齡依然可以做二十個俯臥撐的,還寫了金斯伯格的時尚品味以及喜歡在不同場合佩戴不同的頸飾。圖文并茂,有聲有色,很多圖片中的人物形象非常可愛生動,讓人會心一笑——原來,人物傳記也可以這樣寫。“聲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在這樣的一番描述之下,她嚴肅的性格中又多了一絲可愛,即便耄耋之年依然有著少女般的活力,讀來津津有味,絲毫不會覺得枯燥。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回顧一下這位“美國英雄”跌宕傳奇的一生。


這個故事還要從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說起。那時候,美國女性還被認為是男性的附庸,“賢妻良母”就是社會對女性最大,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期待。1933年,金斯伯格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出生了。后來,金斯伯格進入哈佛法學院學習,她是當時500名學生中僅有的9位女生之一,這個數字已經夠少了,但當時的領導還不愿意,竟然問她:“你為什么占據了一個本應屬于男性的法學院席位?”還有一次,她想進圖書館學習,卻被保安攔在門外——“因為你是個女人。”是的,即使在高等學府,性別也是一種原罪。所以當金斯伯格提出,自己想去校刊《哈佛法律評論》當編輯時,立馬收獲了一眾男同學的嘲笑。因為只有在500多名學生中排名前25位,才能夠成為校刊編輯。在當時的一些男性看來,女生連法學課都不一定能聽懂,還想拔尖?但越被歧視,金斯伯格就越不服氣,“當全班的眼睛都盯著你看,我覺得,我必須把這件事做好,不能丟了女性的臉。”在第二個學期,金斯伯格發奮學習,以優異的成績當上了編輯,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從此之后,教授和男生們不得不對她刮目相看。


金斯伯格在學校遭遇的歧視,已經足夠明顯,但是跟進入職場后的遭遇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作為一位出生成長于特殊歷史環境的猶太女性,金斯伯格手握哥倫比亞法學院全校第一名的成績,卻被所有律所和法院拒之門外;她也曾在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后卻因懷孕而被掃地出門。后來,還是哥倫比亞大學伸出了橄欖枝,聘請金斯伯格,成為其法學院“第一位擁有終身教職的女性教授”。聽聞金斯伯格要來,哥大的女性員工都很興奮,原來,哥倫比亞大學的女性員工沒有孕期保險,而且養老金和工資都低于男性同事。金斯伯格知悉后,幫助一百位實名原告,代表哥大所有女性教員,發起了集體訴訟,并贏得了勝利。除了工資問題,當時大部分州的雇主,還可以用懷孕為由,合法解雇孕婦。比如通用電氣公司就規定,所有女性員工,一旦懷孕,必須馬上辭職。女員工對此不滿,提起訴訟。在法庭上,通用電氣的律師,大言不慚地說,畢竟,女人不一定要懷孕,如果她們想要工作,可以選擇墮胎。其潛臺詞,無非是為企業背書:你敢懷孕,我就炒你魷魚!面對這個謬論,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卻紛紛表示認同,在判決書里說,懷孕是種特殊情況,通用電氣的做法,不屬于性別歧視,因為女性是“自愿承擔并且渴望”懷孕的。在判決書下達一天之內,金斯伯格便召開會議,商量如何保護懷孕女性的權利。金斯伯格認為,通用電氣的判決,是建立在對懷孕女性的刻板印象上,完全無視個人能力和資質。如果懷孕導致身體功能受損,暫時無法工作,那么就不應只是女性受到歧視。畢竟,男人在受傷或生病期間,也需要離職一段時間,那為什么單單只在制度上苛待女性呢?金斯伯格進一步指出,個人的職業發展,無論男女,都應機會均等,不該被刻板印象所限制。后來,金斯伯格拼盡全力,花了兩年時間,將“通用電氣案”的判決推翻。很多公司在辭退懷孕女員工時,都會以“保護”為擋箭牌,說成是“為了她們好”。金斯伯格卻直接戳破了這種謊言:“這看似是對女性獨有生育能力的褒獎和保護,實際上卻阻礙了她們個人才華的發揮與能力的提高,并迫使她們接受自己在社會中從屬、依附的地位。”


金斯伯格數十年如一日,為女性的權利鼓與呼,無非是要建立起這樣一個觀念:男女因為生理差異,而承擔不同社會角色的觀念十分荒謬。畢竟,大多數社會責任,跟你的身體部位長什么樣,沒有任何關系。曾經有人問她,你覺得最高法院有幾個女性大法官才夠?她的回答是9個,大家都很震驚。可是,長期以來9個大法官曾都是男性,為什么從來沒有人對此提出質疑?有時候,男性法官們難以理解女性所遭遇的不平等待遇。金斯伯格就會提醒他們試想一下,如果自己的女兒和孫女也被這樣對待,他們會怎么想?


作為一個律師,金斯伯格不僅僅是為了女性權益而斗爭,更是跟偏見、不平等作斗爭——在性別歧視中,男性也有可能成為受害者。1975年,一個單身父親在妻子難產離世后,選擇了全職在家照顧孩子,卻因為不是母親,領不到單親家長的保障金。金斯伯格接了這個案子,并提出《社會保障法案》中的條款違憲。因為該條款規定只給守寡的母親福利,而不給鰥居的父親福利。她的舉證得到了法官們的認同,取得了勝訴。這個案子讓公眾明白:男權與女權并非對立碾壓的存在,而是相互促進,交互纏繞,同為人權問題的一體兩面。當我們關注一個案子的時候,看到的不是性別,而是人。


就像法律學者何帆評價的那樣:“金斯伯格大法官的偉大,與性別標簽和女權立場無關,也與自由、保守之爭無涉。”


金斯伯格的人生,有大起大落的波折,也有金石可鏤的堅持,始終貫穿著正直、頑強、善良、敬業等人類美好品質。當我們贊美她時,不是因為她是一個女性或者女權代表,而是因為我們看到了她作為一個人、一個有良知的人,閃閃發光的一面。金斯伯格的一生,是為平等和公正奔走的一生。她用法律切實改變了美國女性的地位,減少了偏見與壓迫。她為自由而戰,為生命而戰。雖然身高只有1.55米,體重不到90斤,但金斯伯格確實是當之無愧的“超級英雄”。


金斯伯格曾經評價自己:“在我的一生中,最讓我心滿意足的事情,是我參與了一場能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運動,而這場運動的受益者不僅僅是女性。”“再小的個體也應被傾聽和尊重!”大概正是這樣的信念,讓這個瘦小的身體中充滿了巨大的能量。


謝謝您,為創造一個更平等、更公平的社會而做的工作,愿天堂沒有偏見與病痛。


(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辦公室  許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