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自身建設 >書香政協

以科技創新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體會  

2025-05-07 16:35:21   來源:《湖北政協》雜志2025年第3期   作者:朱建斌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數字技術越來越多地運用于文化產業,文化與科技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強調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形成更多新的文化產業增長點。當青銅器紋飾被算法解析、楚辭韻律被數據重構、非遺技藝被智能技術賦能,一場以科技賦能為驅動的文化生產方式革命正在荊楚大地悄然發生。


湖北是文化資源大省和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但在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上還存在一些不足,在文化資源數字化、豐富科技應用場景、完善產業鏈條、培養復合型人才等方面亟待加強。我們要把握數字時代新機遇,以科技創新激活荊楚文化基因密碼,構建文化、科技、金融、人才融合發展體系,推動湖北文化產業實現從資源大省向產業強省的跨越式發展,為支點建設貢獻力量。認真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重要論述后,我深刻認識到,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是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途徑。為此,談幾點體會與建議。


深化協同創新,促進文化交流合作。統籌發改、文旅、科技、經信等部門資源,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建設協同創新體系。加快國家級示范基地建設,做強做大光谷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支持襄陽唐城、十堰武當等創建文化創新示范區。設立一批文化技術中試基地、文化科技體驗中心、智能文化裝備制造中心等,形成產業鏈協同。舉辦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大會,也可借助中國文化博覽會展現荊楚成果,加強交流與合作。


強化技術應用,加強文化資源轉化。加大對文化科技關鍵技術研發的投入,支持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裝備制造等領域取得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成果。發揮武漢大學文化遺產智能計算實驗室、華中科技大學光影交互服務技術實驗室等國家實驗室以及省級實驗室的技術開發優勢,瞄準文化數字化、智能化、裝配化前沿方向,搶占技術制高點。搭建文化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測試驗證、成果轉化等服務,加速科技成果在文化領域的應用推廣。鼓勵企業開展文化科技應用創新試點,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文化科技融合項目和產品。整合博物館、旅游景區、非遺傳承人等各類場景資源,形成技術創新生態鏈。


培育領軍企業,壯大產業創新主體。加大對文化科技企業的扶持力度,通過項目補助、貸款貼息、成果獎勵等政策,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市場競爭力大的龍頭企業。支持中小微文化科技企業發展,建設眾創空間、孵化器等創業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創業輔導、融資對接、市場推廣等服務,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鼓勵文化企業加強科技創新,利用技術突破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到文化展示、劇場演藝、智慧旅游、智慧文體等場景中去。


完善要素支撐,營造良好創業環境。出臺支持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行動計劃,列出省級重點發展項目,制定相關政策。推動高校優化專業設置,開設文化科技融合相關專業和課程,設立文化和科技的交叉學科,培養既懂文化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建立文化科技人才培訓基地,定期開展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和能力,打造一批荊楚文化“數字工匠”。實施數字文化英才計劃,引進國內外高端文化科技人才和團隊來湖北創新創業,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設立政府引導的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產業基金,推進金融機構設立專項貸款資金,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荊楚文化科技創新項目,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機制。


(作者系湖北省政協委員、武漢市國資委專職外部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