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好商量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并納入“十四五”規劃。
如何讓我省1000多萬老年人老有所養、未來可期?5月8日,省政協召開月度專題協商會,聚焦“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協商議政。
會前,省政協組織調研學習、實地調研、聯合調研、協同調研、考察學習、問卷調研,收集了大量一手資料。
會上,與會委員、專家和社區工作者建言交流,共同探討推動我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之策,以期“共同托起你我他的幸福晚年”。
健全政策體系加大精準支持
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需要從政策上破題,加大支持力度。委員們形成共識。
加強頂層設計。委員們建言,從加大養老服務規劃、規則、規范的制度供給入手,高標準制定《湖北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和我省“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盡快制定養老服務具體實施標準,健全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居家養老服務的支持制度、養老服務質量安全規范等。
健全養老支持政策體系。省政協委員曾國平建言,制定多層次養老保險、養老普惠金融、老年人醫療保障、長期護理險和老年助餐補貼、家庭養老等系列福利政策;盡快建立針對低收入家庭的長期護理保險等政策,適當提高高齡津貼、經濟困難高齡和失能老人補貼標準。
加大政策精準支持力度。省政協委員宋文豹建言,設置專門養老用地類別并明確養老設施用地范圍,養老服務機構用地情況納入土地市場信用體系;采取多種措施減輕養老服務稅費負擔;加大服務流量、托養流量、連鎖運營和運維支持等補貼力度;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積極創新符合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和服務。
大力推動現有制度安排落實落地。委員們建言,充分發揮人民政協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采取多種形式和途徑,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讓養老政策“看得懂、算得清”。
實現不離故土、不離家的養老服務
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社區是結合點。做好這篇文章,能夠滿足大多數老年人“養老不離家”的現實需求。
打通養老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省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李波建言,以社區為基本單元,整合社區養老服務資源,設置家庭養老床位,創建“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家庭養老床位”模式,納入養老補貼,推動形成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鏈接家庭養老床位的網狀養老服務體系,設置探訪護士站、居家養老護理站、家訪康復站等,“點單-服務-回訪”供需對接和精準服務,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半徑不超過1公里,30分鐘內提供必要服務”。
著力推進家庭養老床位建設。省政協常委宋君慧代表省民建建言,鼓勵有條件、夠資質的機構和組織,參與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建立能夠滿足家庭養老服務管理以及相關功能的信息系統;出臺家庭養老床位建設、管理及服務相關標準,將家庭養老床位管理納入養老服務監管范圍;用系統思維、信息化手段和統籌集成方法將涉及家庭養老床位項目統一打包建設。
幫助農村老人、失能老人安享晚年
幫助農村老人、失能老人安享晚年,是委員們關注的重點,他們建議加大相關改革試點力度。
盡快將長護險納入社保系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護理學院院長毛靖代表省九三學社建言,從頂層設計上確定長期護理險是五大基本保險之外的第六個社保險種,并明確參保人群和繳費方式、支付范圍、支付比例以及不同失能程度人群享受服務的等級標準;建立護理服務需求分級與護理服務標準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失能等級評價程序。
加快長護險試點步伐,不斷做大醫保基金蛋糕。省政協委員馮茂東建言,逐步擴大長護險試點城市范圍,科學制定長護險實施辦法,探索長護險經辦社會化模式,建立專項監管規定和相關管理制度,設計合理的激勵與退出機制。
推進試點特困供養服務機構體制機制改革。省政協委員呂瑩建言,聚焦“至少建成1所以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為主的縣級供養服務機構”這個改革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穩妥推進,集中財力、多方投入,強化配套措施,營造改革良好環境。
推動醫療、養老、康養、旅游機構開展深層次合作。省政協常委黃惠寧代表省農工黨、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建言,對醫療機構舉辦養老機構或設置養老床位,在醫保總額上給予支持;對公立醫院依托鄉鎮衛生院或村衛生室舉辦養老機構或設置養老床位,給予補貼;鼓勵旅行社、度假區、酒店等旅游企業涉足養老業務,鼓勵成熟的養老機構經營旅游業務。
助力老年人養生養心養健康
我省發展醫養康養產業優勢突出,自然條件“養生”、文化資源“養心”。
委員們認為,我省“光芯屏端網”產業基礎好,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綜合優勢明顯,完全可以催生朝陽產業,助力老年人養生養心養健康。
推進養老關聯產業融合。曾國平建言,促進養老服務與健康、文化、旅游、房地產、現代農業、養老金融、老年用品、互聯網、教育、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開發中醫養生新方式、芳香康療新途徑,滿足老年群體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養老需求;支持養老機構多元化、多業態發展,提升經濟效益。
強化區域協同,打造康養湖北。省政協委員吳建清代表恩施州政協建言,系統謀劃、科學編制全省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推動“宜荊荊恩”優先納入“全國融合發展先行區,全國綠色發展示范區”,以清江、長江(湖北段)為紐帶,以恩施、宜昌、咸寧、神農架等重點區域為節點,規劃建設一批康養旅游示范小鎮、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支持有條件的鄉鎮建設一批溫泉、登山、食療、休閑養生、養老康復等特色康養基地,把湖北建成國際黃金康養核心區。
培育專業化職業化的養老服務隊伍
加強養老服務隊伍建設,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獲得感的重要一環。
持續推進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宋君慧建言,鼓勵相關衛生服務中心與養老機構簽訂服務協議,引導老人及其家屬積極參與家庭養老床位建設與服務,協同提升居家養老功能和水平;對與父母就近居住又承擔照顧責任的子女給予補貼,增加獨生子女的探親天數,保障請休假制度。
培育專業化職業化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李波建言,分類培養具有專業和專長的養老服務人才,搭建養老產業人才的職業發展規劃平臺,構建金字塔型的人才培養體系;推進高等院校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建設,鼓勵養老機構與高校合作,定向培養,推動醫學院設立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學等專業,鼓勵養老機構開展學徒制、集中培訓;激勵互聯網專業人才進入養老服務領域;發展養老志愿者。
培養人才,創新驅動。吳建清建言,推進康養服務人才培訓;積極推進康養產業重大人才工程項目,依托“楚才引領計劃”,引進培育一批康養產業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支持恩施州依托高校和研究機構成立“兩山轉化與山區綠色發展研究院”,支持高校和中職學校開設養老服務專業和課程,建立多層次的康養專業人才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