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協商活動 >2021年度

助力實現“9個城市就是1個城市”
——省政協月度專題協商會建言加快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

2021-06-11 07:56:14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張輝 鄭軒  
字體大小:【

6月10日,省政協召開月度專題協商會,聚焦“加快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協商議政。


5月19日,武漢城市圈9市共同簽署《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抱團發展的共識已經形成。


如何破題開篇,逐步實現“9個城市就是1個城市”,落實落細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的重大部署?


如何從群眾最關心、感受最直接的民生服務等切入,九城同心、攥指成拳,助力打造武漢城市圈升級版?


會前,省政協通過專題座談、實地考察、網上問卷、咨詢智庫專家等形式深入調研,收到各民主黨派、各級政協組織、各界別委員建議文稿27篇,群眾意見建議300余條。


會議通過視頻連線,在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天門、潛江政協設立8個分會場。


會上,省政協、武漢市政協有關負責人,以及省民建副主委韓民春、省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秦尊文、省民革專職副主委陳邦利、省民盟專職副主委朱梅、武漢新港管委會副主任涂平暉、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鄒薇、鄂州市政協主席何文、黃岡市政協主席洪再林踴躍建言。


民生同保  算好“一本賬”

武漢城市圈在部分高頻便民政務服務事項上,已實現“跨城通辦”。


委員們認為,民生問題上,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


委員們建議,從老百姓切身利益著手,盡快實施城市圈教育、醫療、社保、醫保、公積金、公共交通、旅游、戶籍管理、養老基本公共服務“九同”工程。


黃峰.jpg

與會人員現場提問,省直有關部門作回應


圈域各市共同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已取得良好成效。建設綠色城市圈,我們還需要做什么?


委員們建議,按照統一管理要求,推進流域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保護治理。深化聯防聯控機制,實現大氣污染防治統一協調、聯合執法、信息共享、區域預警。加強城市圈危險廢物信息管理、資源共享。加強城市圈生態環境應急監測裝備和專業人員素質建設,提升應急監測綜合能力。


發展同謀  下好“一盤棋”

謀定后動、謀定快動,把共識化為實際行動,我們就能下好“一盤棋”。


如何寫好一個“謀”字?


委員們建議,從思想破冰入手,堅決克服地方利益和短期行為羈絆。


對武漢而言,就是要摒棄同城化會被“薅羊毛”和“拖后腿”的思想顧慮,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寬闊的胸襟,全力擁抱同城化;


對周邊各市來說,就是要打破同城化會造成資源要素被“虹吸”的思想顧慮,主動融入同城化。


委員們建議,建立并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常態化、實體化運作工作機構。


強化工作指導、層層壓實責任,充分整合資源、形成良性互動,加強督查督辦、嚴格考核獎懲,可以確保同城化發展有力有序推進。


委員們建議,建立并持續完善一攬子體制機制,包括組織保障、改革賦權、財政支持、用地保障、新基建建設、公共服務共建共享、要素流動、損益交換、利益共享、爭端處理、考核激勵等,奮力將武漢城市圈打造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主引擎。


規劃同編  畫好“一幅圖”

扛起“一主引領”共同責任,共同把城市圈打造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主支點、全國重要的增長極,是委員們的共識,也是湖北人民的期盼。


“創新空間規劃體系編制,創新產業協同發展機制,創新一體化政策扶持機制,創新圈域利益共享機制。”武漢市政協“四個創新”的建議,激發共鳴。


委員們認為,總體規劃是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藍圖,對城市圈及各市發展有著重要的引領和指導作用,必須與全省國土空間規劃重構實現無縫銜接。


委員們建議,系統編制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專項規劃,包括:空間規劃、產業協同規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規劃、生態環境共保聯治規劃、公共服務共建共享規劃、協同開放規劃、重要毗鄰區域規劃、大都市區規劃等。


何文、洪再林建議,圈域各市應在總規框架下,進一步從區域角度,建立以戰略規劃為引領、空間規劃為基礎、專項規劃為支撐的協同規劃體系。


產業同鏈  奏好“大合唱”

“如何從總體規劃、組織實施和平臺構建等方面有步驟地推動產業協同發展,是‘十四五’期間亟待解決的問題。”省民革就統籌武漢城市圈產業協同發展提出建議。


發言中,委員們圍繞“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目標,從強化圈域各市產業對接發展關聯度、加強經濟技術協作和產業互動協同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議——


以東湖高新區為核心,串聯鄂州、黃石、黃岡、咸寧、仙桃等重點園區和重要創新平臺,建設光電子信息、智能產業、大健康三條創新產業帶。


以武漢經開區為核心,加強與孝感、黃岡、仙桃、天門、潛江、漢川等協作互動,打造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現代化工新材料等產業集群。


以天河、花湖機場為核心,支持武漢、孝感、鄂州、黃石、黃岡、仙桃聯合打造臨空臨港樞紐經濟帶,重點發展空港物流、臨空制造、跨境電商等產業。


以長江新區為核心,聚焦“綠色、生命、智能”三大產業方向,打造新興增長極,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交通同網  織好“一張網”

同城發展,交通先行。


如何建設以武漢為中心的綜合交通樞紐,加速融入“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


委員們提出如下建議——


加快推進高鐵、城鐵、市域(郊)鐵路、城軌四網融合,打造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


以高速公路擴容和市際公路銜接為重點,加快圈域公路網絡化建設,全面打通“斷頭路”、暢通“瓶頸路”,提升公路運輸能力。


以專業化、集群化港口建設為核心,推進圈域港口資源整合;推動武漢天河機場、鄂州貨運機場“雙樞紐”聯動發展,建設國際重要航空貨運中心;大力發展江海、水鐵、空鐵、陸空聯運,將湖北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多式聯運中心。


構建多層次客(貨)運服務體系,打通管理和運營屏障,推行旅客運輸“一票制”、貨物運輸“一單制”等,降低交通成本,提升服務效能。


科技同興  結好“一家親”

區域創新如何突破?


省民盟建議,打造武漢城市圈升級版,推動“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委員們認為,應緊盯武漢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和武漢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目標,科學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積聚創新要素,優化創新生態,激發創新活力。


委員們建議,推動“光谷科創大走廊”向鄂州、黃石、黃岡、咸寧、孝感延伸,形成一條走廊整體聯動、若干產業分布配套、多個平臺互聯互通的科技創新發展格局。


科技自立自強,需要改善創新基礎設施,提升創新發展能力。


委員們建議,圍繞東湖科學城建設,聚焦光電子信息、大健康、智能產業,串聯鄂州、黃石、孝感、黃岡、咸寧、仙桃、潛江重點園區,延伸至天門、漢川,著力開展基礎研究和前沿創新,突破一批引領性原創性重大成果,增強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