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黨政同責, 我既是新洲區的黨政主要領導,又這個建議案的領辦人,在環保工作問題上,更應該帶頭履行好職責。”6月23日,在武漢市新洲區政協五屆二次常委會上,新洲區委書記陳新垓如是說。
新洲區是武漢市的新城區,是規劃的武漢東部生態新城。近年來,“中部崛起”、 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試驗區等一系列國家戰略機遇交匯疊加,新洲發展前景可期。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如何有效地保護好綠水青山,一直是新洲政協人思索的課題。在去年底的新洲區五屆一次會議上,全體委員表決通過了《關于全面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建議案》,得到了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區委書記陳新垓主動領辦了這個建議案。區政協將此建議案的辦理作為二季度常委會協商議題,在聽取區政府辦理情況匯報后,委員們爭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重發展輕環保的現象在一些部門和單位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態環保方面的政策法規沒有得到有效落實,今年發現的我區部分項目存在“未批先建”的環境違法行為就是明證。”政協委員陶然在指出存在的問題后,建議以法治思維與理念,進一步加強生態環保方面的宣傳和執法力度。
在談到湖泊時,石金堂委員指出,新洲區現有漲渡湖、陶家大湖、柴泊湖等12座湖泊,從水質情況來看,均不同程度存在富營養化和污染等問題,有的湖泊沿湖開發建設過度,有的調蓄能力下降,他建議,要利用好武漢“四水共治”政策,編制好湖泊治理規劃,嚴格落實“湖長制”, 實施退網還湖,完善配套設施,整體完成環湖截污。
“40項創建指標中,有20項未達標,有6項未統計,還有兩項未開展。”針對創建中存在的問題,張志軍委員建議“緊扣未達標和未統計、未開展的28項創建指標,力爭每年新上一批污水處理工程、垃圾收集處理工程、清潔能源工程等項目,逐步解決各種歷史遺留問題,全面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會上還有3名政協委員就生態園區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垃圾分類處理提出了意見。
“我們發展經濟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聽完委員的發言,陳新垓的回應擲地有聲。他指出,這個建議案的提出,可以說恰逢其時,抓住了新洲區當前發展中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對于如何進一步辦好建議案,陳新垓要求與會的各部門將環境保護黨政同責落到實處,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做到對標創建、為民創建,突出水環境治理、農村面源污染和垃圾處理、項目環評三個重點,創新投入機制、工作機制,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與人、文化、旅游、精準扶貧、市民下鄉相融合,打造一批綠色產業、綠色企業、生態街村,讓人民群眾在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區中在更多的獲得感。
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任重道遠,新洲區政協主席易金蓮最后表示,將繼續利用好建議案服務全區發展大局,發揮好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組織委員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規劃實施繼續開展調查研究,謀良策、出實招,為創建工作增添動力。
(武漢市新洲區政協 周勝旺 胡遠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