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昌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首場“委員講堂”開講。市政協委員、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總農藝師陳瓊為全市農業和特邀界別的37名委員作題為《全市農業產業化和農村改革工作情況》的專題講座。講座后,委員們展開了熱烈討論。
來自宜昌市點軍區的市政協委員李能虎在討論發言時說:“陳委員講的好,感覺顛覆了我過去的認知,既讓我們了解了市委市政府今年抓‘三農’工作的重點,也給我們政協委員資政建言指明了方向。不僅對履職有幫助,并且對自己所辦的茶葉專業合作社,知道了下一步怎么去發展壯大,帶領群眾走共同富裕的路子。”
“我長期在秭歸縣工作,也當了多年的政協委員。但換屆后第一次擔任宜昌市的政協委員,對全市的情況還不清楚。聽了這堂課,終于知道了全市13個縣市區的農業農村情況,為我履職開闊了視野。”來自秭歸縣的市政協委員鄭東在討論時說道。
來自伍家崗區的市政協委員易啟君發言時說:“我沒有在農業部門工作過。作為特邀委員,今天聽了這堂課,讓我對現代農業發展有了了解,很多疑惑也在課里找到了答案。回去后我一定把這些最新的發展思路講給周邊群眾聽,給當地相關部門當好參謀。”
宜昌市政協副主席譚業明在點評時說:“換屆后市委對農業農村工作有很多新思考。這堂課講得好。政府不再用傳統思維抓農業,我們協商議政也要合拍,跟上節奏,找準賽道。”
今年,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試行了“委員講堂”制度,把“書香政協”讀書交流活動、智庫專家參與協商議政的專題講座結合起來,初步安排了六次“委員講堂”,實行“委員學、委員講、委員聽、委員議”,介紹全市“三農”工作情況、重大決策部署、農情民意等,幫助委員開拓視野、知情明政,在此基礎上推薦一批事關全市“三農”高質量發展的調研協商議題,增強委員資政建言的靶向性。
市政協主席王均成對“委員講堂”活動高度重視,要求市政協機關安排專門的會議室,配置必要的設備,聘請第三方提供技術支持,克服疫情影響,多采用遠程視頻的講座方式。
(宜昌市政協 羅澤旌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