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遠安縣政協組織3批次政協委員赴鳳山社區黨家灣、南沖堰片區、水晶酈城等地,實地查看道路建設、堰塘損毀、生態停車場規劃改造情況。隨后,在鳳山社區協商議事室召開3場“微協商”會議,對鳳山社區前期調研的3項民生難題,逐一協商解決。
針對“黨家灣近600米道路改造”這件居民眼中的“大事、要事”,縣政協委員鄒隆國、縣交通局有關人員及社區干部經過多次實地查看,在鳳山社區協商議事室經過集體協商后達成共識,決定將該條道路硬化。
小藍鯨門口的排水管道因管道太細,極大影響了居民的出行,并導致農作物受損;南沖堰片區堰塘原先因常年管理不到位,溝渠雜草叢生,堰塘蓄不住水。縣政協委員洪江新、鄧瑩實地查看并與社區干部共同協商后,洪江新主動表示承擔施工建設的重任,負責更換排水管道、整修堰塘和溝渠。
水晶酈城原來規劃的停車位不夠,居民停車非常不便。縣政協委員聚焦這一難題,廣泛征求居民意見,經過協商后,決定將部分花壇改造成生態停車場。縣政協委員張文明表示,會積極與縣住建局溝通,制定生態停車場規劃,并負責停車場項目建設,為水晶酈城居民解決這一難題。
自“協商在一線·委員就在身邊”活動啟動以來,縣政協委員陸續到居住地或工作地所在社區報到。作為社情民意的收集員、關愛群眾的服務員,委員們對社區居民傾注真情實意,把協商民主延伸至最基層,解決了不少群眾的“安危冷暖”問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政協委員到社區報到后,鳳山社區迅速搭建協商議事平臺,暢通了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推動了協商民主不斷向基層延伸。”鳳山社區書記張鳳蓮說,為打造高標準協商陣地,協商議事室使用統一標識,堅持“八有”標準,定期組織駐地單位、居民代表、政協委員共商共議,努力構建多領域、多層次、常態化的協商格局,讓政協委員與居民群眾面對面、零距離,切實為居民群眾解難事、辦急事、做好事。
(遠安縣政協 楊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