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營造“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眾人商量”良好氛圍,4月20日至22日,丹江口市政協深入部分鄉鎮持續開展“協商在一線·民意懇談會”,助力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呂家河村院場會:讓紅色基因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4月21日,聽說村里要在劉家嘴召開鄉村振興院場會,很多群眾早早就聚集到村民蒲清濤家的院子里。現場不設主席臺,不設發言席,不安排發言順序,提倡人人發言,大家的事情由大家商量著辦。
村書記易明謙剛剛介紹完協商議題,村民代表陳信合率先發言:“呂家河村是漢民族民歌第一村、湖北省旅游名村,慕名來聽歌旅游的人很多。我是一名民歌手,一邊唱民歌,一邊開農家樂,前幾年生意紅火,這幾年受疫情影響游客少了不少。現在村里會唱歌的年輕人掙不到錢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很多年輕人不會唱,老年人也慢慢唱不了了。我覺得當務之急是要加大宣傳提高人氣,選拔優秀人才去藝術學校學習,促進民歌更好傳承發展?!?/span>
呂家河村院場會
陳信合的發言引進了大家的強烈共鳴。退休教師文吉良說:“呂家河‘漢民族民歌第一村’是一塊金字招牌。我認為現在有必要對民歌的傳統內容進行改造、補充、拓展和完善,賦予新的時代內容和表達形式,用歌聲傳唱新思想,表達愛黨愛國之情,提升鄉村振興的‘精氣神’?!?/span>
文吉良話音剛落,大家紛紛提議讓他現場唱幾首民歌。文吉良唱了一首從《十杯子酒》改編而來的《廉政法規暖人心》,一首從《孔夫子鬧五更》改編而來的《盛會精神傳萬家》,贏得了全場陣陣熱烈的掌聲。
60多歲的蒲清明激動地站起來發言:“呂家河是鄂西北第一面紅旗升起的地方,賀龍元帥在這時建立了紅三軍司令部和十堰市首個縣級蘇維埃政權,新四軍中原突圍時建立了官山區委。在這里犧牲的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12位,貧農團主席、紅色補充軍大隊長李祥就在呂家河被殘酷殺害。我們今天過上好日子,絕不能忘了這些英烈。我建議要給他們樹碑立傳,讓全社會都來緬懷先烈遺跡、接受紅色教育、傳承紅色精神?!?/span>
曾經擔任過官山鎮黨委書記的市政協科教文史委主任陳信斌充滿深情地講述了官山的紅色革命史,以及他經過大量求證最終確定李祥烈士遺骸墓葬地的經過。他對進一步挖掘、整理、保護呂家河紅色教育資源,以實物、實景、實例、實事為載體,將紅色教育、廉政教育與民歌文化體驗、戶外拓展、鄉村旅游、生態觀光、研學實踐等業態融合,促進鄉村全面、深度振興提出了建議,使大家深受啟發。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就提升呂家河鄉村振興、保護紅色教育資源各抒己見,各種不同的意見在場內交流碰撞,吸引了更多過路群眾駐足參觀并參與討論。市政協副主席袁明濤鼓勵大家敞開心扉,放下顧慮,暢所欲言。市委組織部、市鄉村振興局有關負責人現場進行了答復。
院場會結束后,政協委員、村民代表們一起參觀了呂家河紅三軍司令部舊址、民歌堂和艾蒿農特產品加工車間。大家一路走,一路議,協商的興致越來越高,發展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晰。
龍山咀村院場會:讓好風景好生態變成村民的“金飯碗”
4月21日下午,在丹江口市庫區最中心的龍山鎮龍山塔下,一場別開生面的院場會拉開帷幕。這里三面環水,煙波浩渺,滿目青山滴翠。均州古城在水下已經沉睡半個世紀,“均州八大景”目前僅存“龍山煙雨”在漢江河畔佇立。
“我來發個言?!贝迕窭钕热A首先對各級領導、政協委員長期以來對龍山咀村的關心表示感謝?!拔覀兇咫m然是庫區中心村,但也是個偏遠村。目前從集鎮到村這條10公里主干道由于建設年代早、標準低,又窄又彎,來看龍山塔的人很多,來了再來一次的人不多。我建議要對這條主路盡快取直拓寬、提檔升級。”
龍山咀村院場會
村民雷萬海表示贊同:“進村這條路,既是旅游路,也是一條大家期盼已久的振興路。為了保護這一庫清水,龍山咀發展柑橘4000畝、臍橙1000畝,賣得出去是‘金果蛋子’,賣不出去就是‘驢屎蛋子’。到了賣橘子的時候,大車不敢進來,我們只有一點一點轉運出去賣,每斤柑橘要比公路沿線低上兩毛錢。柑橘管理、采摘、轉運很費人力,下雨天路面難干,更影響銷售。很多年輕人嫌繁重,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一老一小干不了、也干不好。我建議不僅要修通到景區的路,還要修好通到桔園的路?!?/span>
在場的村民紛紛舉手,一致建議先請市里幫助立項提檔升級主干道,條件成熟時再延伸配套桔園路;不僅要修好岸上的路,還要開通水上的路;要建好路標指示牌,讓游客來了不迷路;要搞好路邊環境,特別是搞好邊溝排澇和綠化美化。
村民雷萬國表示擔憂:“現在市里把龍山咀列為鄉村振興示范村,龍山塔景區正在開發,禹王廟遺址即將復建,龍山大橋已經貫通,江北江南連成一體,來龍山咀的游客量將大幅增長。游客來了看什么、吃什么、車停在哪里、走的時候能帶點什么?這些我們能不能現在考慮周全,像外地人一樣吃上旅游飯?”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紛紛發言,在場政協委員也現場支招:要深入挖掘龍山塔“文筆塔”蘊含的“狀元文化”、禹王廟蘊含的“大禹精神”和“滄浪文化”底蘊;要加強柑橘品質改良,走旅游產品精品路線,變“論斤賣”為“論個賣”;要發展水果基地,搞活采摘經濟;要豐富旅游觀光、休閑度假與農事體驗內涵,讓美麗風景成為“美好錢景”;要招引企業落戶,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夠打工賺錢。
針對村民和委員的發言,龍山鎮村兩級組織都認真記錄并整理吸收,在編制規劃和申報項目上統籌考慮。
賈寨村院場會:每個村民都是鄉村治理的“主人翁”
4月21日,在賈寨村村民議事堂,市政協副主席袁明濤開宗明義:“賈寨鄉村振興怎么干?大家最有發言權。我們今天就是來聽聽大家的意見?!?/span>
石鼓鎮是丹江口市“口子鎮”,而賈寨村與河南淅川縣倉房鎮山水相依,耕地相連,比鄰而居,是“口子鎮”中的“口子村”。國家級森林公園香嚴寺、坐禪谷風景名勝區、丹江口水庫核心水源區“小太平洋”近在咫尺,南水北調中線渠首陶岔也與賈寨遙遙相望。近年來,倉房鎮村莊環境越來越好,賈寨村卻留不住游客,大家心里都很著急。
賈寨村院場會
70多歲的村民胡太金第一個發言:“我在賈寨生活了大半輩子,親眼看到這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特別是這幾年國家實施了移民政策和扶貧政策之后,從外面看,賈寨變漂亮了;從里面看,還有一些老房子、老宅基地荒廢在那里;有些地方垃圾亂堆、雜草叢生;有些地方路燈壞了也沒有更換,晚上黑乎乎的,這些小事兒要搞好。”
在村小學教學9年的曹明堂老師也深有同感:現在十淅高速出通、羅倉路都修到了賈寨,但村內部的路太窄,旅游大巴車進不來,游客的小車開不到農戶,吃個農家樂都不方便。道路兩邊該拆的要拆,該建停車場的要建停車場,該修邊溝的要修邊溝,該建隔離帶的要建隔離帶。游客來得了吃得好,才愿意多來常來?!?/span>
村民代表付增順說:“主路要拓寬,肯定要拆遷。我看今天到場的都是各家各戶的當家人,為了全村的發展,我先表個態,如果要拆我的房子,我第一個大力支持配合。”
村民代表胡小平接著表態:“我看國家把主要的設施都給我們配套的差不多了,房前屋后的環境主要還是靠大家自覺,每個小‘家’搞美了,全村才會更美?!K亂差’都是人為的,今后大家房前屋后的白色垃圾、農藥瓶子都要自己負責收拾,柴火垛要碼整齊,做到掃干凈、擺整齊、無污水、不亂扔。賈寨是從倉房進入湖北的第一站,關系全省形象、全市形象,應該把環境搞好,而且完全可以把環境搞好。”
村民張振儉說:“環境美是外在美,內在美才是真的美。建議村里要搞一個系統的規劃,把道路、綠化、小型廣場、垃圾中轉站都考慮進去,包括農家樂定價問題,聽聽大家的意見,并逐步配套完善。還要來個約法三章,經常搞一搞環境評比,搞的好的發一點小獎品,搞的不好的提點意見??傊蠹业氖虑榇蠹叶嗌塘?,定下來的事情要共同遵守、互相監督。”
每一位到場的村民都發表了意見。最后,在場的村民還邀請政協委員在適當時間再來看看賈寨的“新變化”。
(丹江口市政協 謝學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