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協商活動太及時了!幫助我們解答了很多政策疑問,簡直像一場及時雨!”竹膳房食品有限公司代表葉紹清感慨地說。
近日,竹山縣政協“協商在一線·有事好商量”院壩民意懇談會在深河鄉林場舉行。縣政協委員、基層干部群眾代表、市場主體代表和縣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林業等部門負責人圍坐一起,共同協商討論盤活優勢資源、帶動群眾增收相關問題。
深河鄉是竹山縣南部山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山林水自然資源,全鄉產業資源豐富,野生竹林近7萬畝,茶葉種植面積12000畝,還有雪里紅、蕨菜等特色山野菜資源。受管護資金短缺、道路基礎設施不完善、市場主體和品牌帶動不夠等因素影響,深河鄉雖背靠優勢資源,但大部分農戶仍以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來源。如何發掘優勢資源、拓寬增收渠道成了該鄉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課題。
“群眾的急難愁盼,發展的痛點難點,就是政協的履職方向。”為此,縣政協將“用活優勢資源,促進群眾增收”列為“協商在一線”課題。今年來,該縣政協3次組織委員到深河鄉基層一線調研,了解優勢資源利用現狀,聽取基層干群意見和訴求,并向相關部門和專業技術人員問計。帶著一手資料,竹山縣政協又搭建協商平臺,專門邀請相關方面面對面溝通商量,凝聚發展共識。
村民代表吳善林說:“深河鄉竹資源豐富,但大多數成片竹林分布在山上,在道路交通不便情況下,空有寶山而無從下手,能否對有大面積成片竹林的地方配套機耕路,便于竹資源利用。”
縣政協常委、縣圣湖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宗萍建議:“利用優勢資源,發展竹筍、山野菜加工業,開始就要走品牌之路,提升產品附加值。同時,要對現有茶葉、竹產業、食用菌等產業進行整合,壯大產業整體規模。”
深河鄉農技服務中心主任陳剛建議:“當前山野菜加工主要以竹筍為主,其他潛在產品比如雪里紅、蕨菜、野臘菜、葛根、香椿、野薺菜等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利用,建議發揮資源優勢,開發系列山野菜產品。”
如何對資源科學管護、還需要重點開發哪些產品、如何支持山野菜加工業發展,與會人員針對一個個具體問題進行充分協商,在場的縣直部門負責人對他們的困惑一一回應。
“我們將充分吸收吸納協商建議,完善竹資源管護辦法,對老竹林基地進行引導性、示范性改造,對達到改造標準的竹林給予資金獎補。”縣林業局總工程師周玉芳表示。
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高興恕說:“針對交通不便問題,縣農技服務中心已出臺了相關政策,對個人、市場主體新建的山地單軌運輸車進行獎補,解決山區運輸難題。同時,也將進一步加大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支持服務,推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
“感謝縣政協搭建了協商平臺,把農業、林業、市場監管各方政策資源連接起來,幫助解決了具體問題。我們將堅定發展信心,著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為全縣‘經濟倍增、綠色發展’貢獻力量。”深河鄉黨委書記陳燕青信心十足地表示。
縣政協主席龔世華最后說:“把‘協商在一線’平臺搬到鄉村院壩,在一線懇談商量中把黨政決策宣傳下去、把群眾訴求反映上來,最終達到化解社會矛盾、凝聚發展共識的效果。對協商達成的共識,相關部門要做好成果轉化,早日讓協商‘金點子’鼓起村民‘錢袋子’。”
(竹山縣政協 張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