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市縣政協

【協商在一線】宜昌市夷陵區政協深入推進“協商在一線”工作

2022-08-18 15:41:44  
字體大小:【

今年,宜昌市夷陵區政協緊密圍繞省、市政協“協商在一線”工作要求,切實創新機制、突出特色、打造亮點,傾心打造“委員零距離”、一線協商“零距離”履職協商品牌,形成了“政協委員沉下去,履職為民活起來”的新局面。


一、完善機制,構建“零距離”協商體系

圍繞“誰來協商、跟誰協商、怎么協商”等問題,不斷推進協商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形成從內容確定、開展調研、專題協商、成果報送、政府承辦到書面反饋等一整套規范高效的協商流程。


一是創新模式,著力構建活動組+專委會“雙線運行”模式。即一方面按照工作區域和工作聯系密度等要素,將全體委員劃分至19個活動組;另一方面按照委員界別、委員特長等要素,再將全體委員劃分至8個專(工)委會,活動組和專委會雙線組織活動,既強化了委員活動組“自主履職、服務一線”的能力,也強化了專(工)委會“聚合發力、共商大事”的能力,形成“靈活性+實時性+立體化”協商模式。


二是完善制度,確保協商民主“有制可依、有章可循”。建立“黨委點題、群眾出題、委員薦題”協商選題制度;制定“委員零距離”活動實施方案和年度活動指導計劃,印發委員活動組工作細則、委員履職考核績效評價辦法等協商工作制度,增強民主協商工作的目標性、導向性;制訂區政協“全體會議工作規則”“常務委員會工作規則”“專門委員會通則”等工作細則,不斷健全建言資政、民主協商等工作程序和規范。同時,還建立黨委、政府領導領辦重點提案制度,豐富協商民主的內容,提高協商民主的質量。


三是形成閉環,建立“主題調研—專題協商—效果跟蹤”的閉環機制。結合群眾反映、企業反饋、委員報送、會議收集的相關問題,堅持“建臺賬管理、列清單辦理、回頭看梳理”,建立了“六類問題”臺賬,倡導“一線”工作法,確保相關問題“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反響”。半年來,通過開展“委員企業關愛行”、主題協商活動、社情民意征集等形式收集各類發展中的問題346條,通過現場協商解決164條,跟蹤協商解決23條,未銷號問題29條,銷號率達到86%(不包括提案)。


二、突出特色,搭好“零距離”協商平臺

堅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凝聚各方面力量,提高協商民主各參與方的積極性,搭建和完善協商平臺,構建多渠道的民主協商形式。


一是搭好陣地平臺。強化委員陣地建設,推動政協協商工作向基層、向一線延伸,讓委員“多形式”參政議政、發揮作用,讓群眾“多渠道”參與公共事務、反映利益訴求。建強“委員活動中心”和“委員志愿服務站”,根據群眾訴求,定期組織醫療、法律、科教等貼近群眾需求的委員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按照有組織、有制度、有場所、有標識、有活動、有經費“六有”標準,在全區19個活動組建設委員活動室,并統一懸掛“委員零距離”標識,凝聚委員們的品牌認同。以“示范引領、輻射帶動”為導向,結合委員工作崗位、自身特長等優勢,建立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委員工作室。郭芷均委員工作室與農戶建立中藥材種植對接關系,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宋志武委員工作室積極發揮專業調解作用,化解群眾矛盾糾紛200多起。


0c3313b277b242667f389793108c160.jpg



二是搭好聯動平臺。樹牢“商以求同、協以成事”理念,著力構建“政協搭臺、誠邀各方;部門搭臺、政協嵌入”等新方式,采用“會場+現場”“線上+線下”“集中+分散”“委員+志愿服務”“界別委員服務界別群眾”等新形式,進一步增強民主協商活動的靈活性、協同性,提升政協系統指導聯系和協同聯動的效果。通過聯動平臺開展平安法治、醫療衛生、便民服務等協商活動,先后開展共商茶和旅、田頭話柑橘、法治進小區等活動65次,聯組活動13次,解決矛盾問題160個。


三是搭好建言平臺。拓寬委員建言渠道,引導委員廣泛開展“六進六助”活動,助推委員在一線發現問題、一線協商解決問題、在一線錘煉委員作風,切實抓好提案征集、社情民意等工作,建立健全委員建言收集匯總、編審報送、跟蹤督辦、采編通報和評比激勵機制,及時將委員的意見建議和調研成果轉化為提案和社情民意。上半年共審查立案提案130件,報送社情民意信息31篇,《茶農又遇“倒春寒”》《優化城區公廁布局 提升城市服務品質》等10篇社情民意信息得到區委政府高度重視和主要領導簽批。


三、精準選題,注重“零距離”協商實效

把握協商工作本質,堅持協商于民、協商為民,圍繞中心大局、民生實事、焦點難點精心選題,深入一線零距離協商,務求協商實效。


一是圍繞黨政要事協商。認真學習省、市、區會議精神,吃透上情,緊扣“黨政要事”開展民主協商。圍繞“鄉村振興”主題,與市政協聯合組織省市區三級政協聯組21名委員,赴下堡鄉開展“天麻鄉里話天麻”委員零距離協商活動,幫助“天麻之鄉”握牢“財富密碼”;圍繞“筑堡工程”和“基層社會治理”,赴小溪塔街道興安社區開展協商活動,察民情解民憂,現場協商解決了四建小區十多年未解決的供電轉改直、地質小區場平刷黑、百花街三巷地下管網堵塞等涉及群眾利益的實際問題。


f0eda2306b5e0a83a3c0b9343affb42.jpg


二是聚焦中心大事協商。圍繞夷陵“2345”總體發展戰略目標,堅持“一線要求、一線作風”,努力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獻計出力。以政協主席為“團長”的調研專班,多次深入壩庫區鄉鎮實地調研,傾聽民意,形成“兩壩一峽”和“壩庫區組團”的意見建議,調研報告獲區委高度肯定并向市委推送;圍繞食品飲料產業發展,組織政協常委開展食品產業鏈調研,提出有價值、有深度的工作建議;圍繞營商環境建設,集中開展“委員企業‘關愛行’活動”,主席會成員帶隊,深入20家委員企業走訪慰問、紓困解難,幫企業協商解決規劃建設、用地審批、融資困難等營商環境方面的問題和訴求34個。


三是緊貼民生實事協商。結合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從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點滴入手,延伸“委員零距離”工作觸角,將委員在提案、社情民意、會議討論中關注度高的話題納入協商內容,收集“微問題”、開展“微協商”、貼心“微服務”、實現“微心愿”,努力做到“百姓最關心什么,政協就協商什么”。農業農村委聯合霧渡河委員活動組開展“委員零距離 走進馬臥泥”活動,邀請“農藝專家”為村民開展茶葉技術培訓、答疑解惑;政法活動組傾力打造“法惠夷陵”公益聯盟,宣講《民法典》近30余場次,化解居民矛盾糾紛20余件;醫藥衛生界發揮界別優勢,圍繞影響群眾健康突出問題“323”攻堅,開展送義診、送服務、送健康行動。


(宜昌市夷陵區政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