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峰縣政協堅持下農村、下社區、下企業,把“院壩協商會”開到村民院壩、社區樓棟、生產車間,讓共識在一線凝聚、問題在一線解決、委員作用在一線發揮。自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縣政協先后組織開展48場“院壩協商”活動,委員、群眾、企業“一條板凳議事”,為群眾、企業解決了86件急難愁盼問題。
下到村里去,解村民之苦。今年持續干旱,縣政協主要領導在燕子鎮瓦窯村調研時,村民反映因干旱導致水源不足,部分村民吃水存在困難。縣政協及時組織相關部門、鄉鎮領導、政協委員、村民代表召開“院壩協商會”,聽取群眾的意見,現場協商決定,尋找新的水源,增建水池一口,鋪設水管,把水引入村民家中。相關工作在會后迅速啟動,村民用水難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縣政協在鐵爐鄉漁山村調研時,四組村民吃水出現困難,通過協商,建成水池一口,解決了村民吃水問題。燕子鎮瓦窯村想建設一個直播帶貨平臺,把村民種植的土豆、綠色蔬菜通過直播帶貨平臺銷售出去,為村民增收增加新的途徑。縣政協通過與相關部門協商,為村里籌建直播帶貨平臺。9月份直播帶貨平臺進行試播并通過驗收。短短的一個月時間,村民一萬多斤土豆、綠色蔬菜通過平臺交易,村民王春平一個月賺了近2000元。她興奮地說:“以前種的菜自己又吃不完,挑上街去賣,既費時又費力,還賺不了幾個錢,很多時候不是送人就是爛在地里了。現在有了直播帶貨平臺,坐在家里就可以輕輕松松賺錢了。明年我要種更多更好的綠色蔬菜。”走馬鎮紅羅溝村村民楊某與村委會因茶田租賃產生糾紛,楊某情緒波動較大。縣政協在調研中知曉了這一情況,分頭做好雙方的工作后,在楊某家門口召開協商會,形成解決方案,雙方握手言和,及時化解了矛盾。
下到社區去,解居民之煩。縣政協在中營鎮八字山社區調研時,了解到許多家長因不懂得孩子的成長規律,缺少家庭教育知識,常為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而苦惱。“群眾有需求,我們就要有回應,更要有實際行動。”為破解家庭教育難題,今年8月,縣政協組織縣婦聯、縣教育局、中營鎮及八字山社區領導、部分家長、老師代表、政協委員在中營鎮民族中心學校召開“院壩協商會”,協商籌建“鶴峰縣父母學堂”,讓家長當學生,學習家庭教育知識。9月1日,“父母學堂”第一期在中營鎮政府大會議室開講。縣政協專程聘請湖北省家庭教育專家黃玲老師前來授課。中營鎮近100名家長參加聽課,取得良好效果。
縣政協機關干部、政協委員利用晚間休息時間到群眾家中開展敲門行動,進行夜訪,了解民情。居民王某反映,他所居住的白鶴井社區土產小區因雨水下通道設計缺陷,一下大雨,雨水就涌進樓道。縣政協通過實地查看,根據居民的意見,精心設計解決方案,對排水道進行加高,徹底解決了雨水倒排問題。縣政協委員張曉玲在小區夜訪時了解到,小區居民張老年近八十,患有腿疾,行動不便,平日就醫有困難。通過詢問他的病情,聯系醫院的專家上門為張老看病,并根據專家開的處方取藥后送到張老家里,細心講解服藥方式,叮囑張老按時服藥。
為推進創文工作,縣政協對包保小分分小區召開居民院壩協商會9次,聽取廣大居民的意見,對小區積存多年的垃圾和衛生死角進行徹底的清理,小區亂堆亂放、亂丟垃圾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包保小區的居住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居民們大為贊賞。
下到企業去,解企業之難。縣政協到峰鶴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及四季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調研時,兩家企業反映電力設施供電不足,日常生產受到影響。縣政協組織縣科經局、縣電力公司、企業所在地鄉政府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到企業車間召開協商會,商定由企業購買增容設備,縣電力公司負責安裝,幫助兩家企業解決了用電問題。黍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反映,因資金缺乏,擴大生產受到影響,貸款存在困難。縣政協組織縣科經局、農業銀行現場調研,經協商,為企業落實了貸款,解決了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問題。恩施墨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反映,想擴大企業影響,通過拍攝短視頻為企業的產品做宣傳,拓寬產品銷路,但缺乏相關專業人才。縣政協了解情況后,在政協委員中尋找專業人員為企業拍攝短視頻,先后拍攝了9期短視頻,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企業十分滿意。
(鶴峰縣政協 譚闖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