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吐新芽,采摘正當時。2月27日上午,秭歸縣茅坪鎮建東村茶葉種植核心基地,茶芽新綠擠滿梢頭,青翠欲滴,茶農們正在茶園忙碌著。
茶山上的白茶亭邊,一場“一線協商·共同締造”助力茶葉品質提升、促進茶葉產業發展的“村落夜話”正在熱烈上演,這是秭歸縣政協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助力綠色發展而開展的今年首場協商活動。
“秭歸綠茶如何發展,要在品質上做文章,要在種植源頭做文章、在品牌上做文章。”“茶葉品種多,加工設備、人員就多,成本就大。”“相對分散的茶園能否納入茶葉品改以獎代補政策范圍?”“能否在品改茶園套種中藥材、小水果?”……
當日,秭歸縣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農業農村、鄉村振興、水利湖泊、電商協會等部門,茶產業專家,茅坪村黨組織書記、茶農代表、茶葉加工企業代表,圍繞茶葉品種改良、品質提升、品牌塑造,為茅坪鎮的做強茶產業、發展茶經濟議事協商、聚智建言。
大家表示,將堅定茶產業發展信心不動搖,堅定不移推進茶葉品種改良,加強監管,確保茶苗品質。在市場主體培育上下功夫,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統籌做好“茶產業、茶科技、茶文化”這三篇文章,推動茶旅融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通過生態化的管護、標準化的制作和多元化的營銷,用好“中國絲綿茶之鄉”金字招牌,共建茅坪早茶品牌,推動秭歸從“茶葉大縣”向“茶葉強縣”邁進。
三峽工程壩上庫首第一縣秭歸縣,切實扛起“上游責任”,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大力發展綠色健康產業,筑牢三峽生態屏障。經過多年的發展,全縣現有茶葉面積12萬多畝,年綜合產值12億元,已成為僅次于柑橘的主導產業。以早茶聞名的茅坪鎮,茶葉種植面積3.2萬畝,占秭歸茶葉面積的三分之一,18個村中更有17個村產茶,發展前景廣闊。
作為縣茶產業鏈鏈長單位,秭歸縣政協始終聚焦發展、傾智獻策,始終堅持和而不同、美美與共,多次組織政協委員深入鄉鎮調研,積極協調各方關系,廣泛凝聚各方力量,用心用力畫好最大同心圓。立足山區實際,創新打造“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村落夜話協商平臺,把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參與社會治理的效能,實現民事為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為鄉村振興、基層社會治理、綠色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自2018年7月12日首場“村落夜話”在楊林橋村第十二村落召開以來,全縣共開展“村落夜話”活動5000多場次,收集意見建議3.2萬多條。
該縣政協主席王華介紹,為切實提升“一線協商·共同締造”協商活動質效,縣政協今年將舉行“推進規范種植,提升柑橘品質,助力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共同締造,傾力破解農村垃圾治理難題”“中醫藥產業發展”“助力六家包村省級美麗鄉村建設”“推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高效發展”“助力李子產業發展提檔升級”等16個協商活動,助推秭歸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三峽日報駐秭歸站 胡興軍 秭歸縣政協 鄧芳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