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至25日,漢川市政協在沉湖鎮搭建“一線協商·共同締造”平臺,邀請原沉湖基地老同志、企業、鄉鎮、有關部門負責人和部分政協委員齊聚一堂,圍繞“弘揚軍墾精神、助力流域治理”開展專題協商。
“治荊楚必先治水。漢川河湖縱橫,水系繁多,如何在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景觀、水文化等治理之間尋求最優解,實現流域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是每一個漢川人面臨的時代課題。希望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為推動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的四化同步發展獻計獻策。”
座談會上,漢川市政協主席曾耀華的一席話打開了大家的思緒。
“我們福星集團作為沉湖本土成長起來的企業,從軍墾文化中獲得了創業創新的巨大力量,集團所屬湖北福星現代農業公司就是在總后沉湖基地基礎上創辦起來的。”當地企業負責人表示:“公司將以墾區資源為依托、流域綜合治理為抓手、產業發展為核心,打造集農業示范、生態觀光、文化體驗、休閑度假于一體的宜居宜業宜游田園綜合體,為推動地方四化同步發展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市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說道:“水安全、生態安全、糧食安全是我們的頭等大事,將圍繞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以及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入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結合地方農業產業特點,扎實做好‘后半篇文章’。”
“七年淹六水,十年九不收”是過去沉湖的真實寫照。為消除水患,30多萬官兵、學生、農民響應黨和國家召喚,在荒湖野沼頂烈日、戰酷暑、披風霜,用镢頭、鐵鍬將百里沉湖圍墾成良田萬頃,讓灘涂變沃土,使荒湖成糧倉。
“部隊當時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建設沉湖水利樞紐工程,開通了中心干渠和南北干渠,建起了五七泵站,打好了流域綜合治理的堅實基礎,使地方百姓受益至今。”沉湖鎮主要負責人說道。
“的確,漢川是水利大市,我們水利部門不僅要科學謀劃水利規劃,還要加快推進平臺、資源、服務下沉。”市水利和湖泊部門負責人同時建議:“應強化共同體理念,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流域治理結構。堅持系統觀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同治理。樹立全局觀念,健全市域治理協作體系。”
市政協委員祁懷清建議:“傳承發揚老軍墾精神,用軍墾精神指引漢川的共同締造,并以此來推動全市流域綜合治理。”
軍墾文化是歷史留給地方的寶貴遺產,流域綜合治理是新時代賦予的必答課題。沉湖基地走完35年光輝歷程后移交地方管理,原沉湖基地政委何敦文感觸最深:“沉湖軍墾彰顯出共產黨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政治勇氣,弘揚軍墾精神,對書寫流域治理新篇章具有重大意義。”他建議:“應搶抓發展機遇,將全市河湖溝渠治理進行整體規劃,并與漢川的‘三區一城’‘四城并進’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抓好項目帶動,守住水安全底線,搞好統籌治理,提升流域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思路越談越廣,話題越議越熱。
曾耀華表示,今年以來,漢川市政協用新時代的敏銳視覺充分理解基層協商民主,將“書香政協”與“一線協商·共同締造”相融合,引入文化元素,形成協商文化,以文化人,以商聚識,不斷豐富基層協商民主創新實踐。此次通過協商聯誼,挖掘軍墾文化,弘揚軍墾精神,把文化優勢轉變為治理效能,圍繞《全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群策群力,以流域治理為基礎,以四化同步為路徑,以強縣工程為抓手,為加快建成“三區一城”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漢川市政協 韓立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