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棗陽市政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茶棚社區老舊小區公共場地改造協商會走進社區六組“三無”小區進行現場專題協商。
市政協經開區委員活動組先到“三無”小區,實地調研老舊小區現狀。小區建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實際居住群眾22戶。經過幾十年風風雨雨,小區到處可見污水外溢橫流、道路破爛不堪,鐵皮屋私搭亂建、垃圾破爛亂堆,僵尸車隨意停放、小廣告肆意亂貼……

“成立綜合整治工作小組,深入社區開展調研走訪,掌握第一手資料。同時,邀請專業團隊參與小區公共場地改造方案設計,廣泛征求居民建議,制定了既科學合理又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茶棚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六組“三無”小區改造情況時說。
“要首先拆除小區內外的違章建筑,還路于民。”
“要著重解決小區道路坑洼不平、環境衛生臟亂差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
“要統一規劃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區域,解決無序停車、亂停車問題。”
“三分靠改造建設,七分靠管理維護。”
政協委員和居民代表紛紛出謀劃策。

“老舊小區改造首先要順應居民需求,改什么、怎么改、達到什么效果,要充分征求居民意見、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要做好居民思想工作,動員居民自行拆除違章建筑。”
“要尊重居民的合理要求,做好科學規劃、安全施工、質量保證三篇文章,還要形成切實可行的長效管理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區城建環保站、城管中隊負責人,市城管局、社區干部分別作回應。
“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聚焦著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是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措施。相關單位要聽取群眾心聲,通過共謀共議,從根本上解決好居民的堵點、痛點問題。”市政協副主席白鍇指出,“通過‘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活動,展現出政協委員和黨員代表參與基層協商的責任與擔當,為推進我市老舊小區改造積極貢獻智慧和力量,讓居民切實感受到從‘有居’到‘優居’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棗陽市政協 胡培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