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十屆政協常委會提出構建新時期具有長陽特色的政協提案工作坐標體系,突出制度建設,優化提案工作,提升提案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建設水平。該項工作得到自治縣委高度重視,將其列為2022年“破冰突圍大研討”“小切口”改革創新責任清單,全力支持搭建政協委員建言獻策和履職盡責的平臺。一年來,緊緊圍繞提、辦、督、評四個環節修改了《提案工作條例》,新增了6個配套工作細則,全力推進提案工作線上運行,經過全員培訓,提案工作形成了“一網通辦”、線下督辦、全量測評、有效轉化的格局,通過了縣委結題驗收,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一、構建提案選題和審查新坐標,規范提案撰寫標準
換屆后的新政協委員占比達60%,他們雖是社會各界優秀人士,但撰寫提案時很容易表現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職業特點。為引導委員寫好提案,縣政協采取了四項工作措施。一是提前做好提案選題推薦。通過召開縣直部門對口協商會、學習自治縣委縣政府專題會議紀要和重要會議文件精神、向社會征集等多個渠道優選提案選題,解決委員選題不精準、調研不充分和立案率不高的問題。二是匯聚委員集體智慧,提高集體比例。每年明確各界別、各鄉鎮活動聯絡組必須提交1件以上集體提案,支持委員聯合調研,解決好建議可行性不高的問題,三次全會集體提案和聯名提案占到立案件數的65%以上。三是推行提案預審,提案委將知情明政形成的提案選題提前1個月印發至委員,允許委員提前上傳提案系統,由政協提案委提前進行預審,與委員充分交流,確保提案內容方向和撰寫質量。自治縣十屆政協一次會議以來,通過預審回退給委員修改建議的有58件。四是嚴格提案審查。提案審查委員會按照《提案審查工作細則》嚴格把關四大類22條不予立案的情形執行。從累計立案的169件來看,委員們都體現出大局意識,與縣委保持同心同向同力,聚焦長陽大縣城大交通發展難題、鄉村振興、民生保障、生態保護等現實問題和長遠發展課題,承辦單位普遍反饋本屆政協委員提案質量高,建議內容具體,有明確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為承辦單位開展工作拓展了思路。
二、構建提案主辦和領辦新坐標,規范辦理過程協商
用制度建設保障提案工作。一是實行集中交辦,統一辦理流程。縣政協按照提案內容線上交辦給縣委辦公室和縣政府辦公室后,“兩辦”在線上協商確定主辦和會辦單位后召開集中交辦會議,開展辦理業務培訓,規范提案辦理程序、協商程序、回復程序和辦結時間要求,主辦單位要將所有提案回復報送縣級分管領導審核后才能回復提案人。二是聽取提案辦理工作報告。政協常委會每年聽取縣人民政府的提案辦理工作報告,聽取5家重點提案主辦單位的辦理工作報告,現場開展重點提案辦理質量測評,測評結果網上公示并致函給主辦單位。三是重點提案辦理實行“雙簽字”“雙報告”制度。建立重點提案遴選工作規則,政協與縣級領導所在單位進行對口協商,推薦縣級領導領辦的年度重點提案選題,交由縣級領導確定最終領辦提案,重點提案的辦理協商方案須經縣級領辦領導和分管領導的雙簽字后實施,重點提案的辦理結果須由提案主辦單位和縣級領導所在單位分別提交的辦理報告。2022年縣級領導領辦提案21件,占立案件數的20.2%;辦結19件、跟蹤辦理1件和確定不具備實施條件1件。縣級領導的示范引領,提高了辦理質量,促進了提案成果轉化,營造出良好的提案辦理全過程協商氛圍。
三、構建提案分析與評價新坐標,規范提案督辦協商
自治縣政協大力提倡系統思維整體把握提案內容,將傳統的以“件”“議”為主的提案督辦方式轉變為以“鏈”“域”和“評”為主的督辦方式。一是創立“兩層嵌套”提案結構分析法,解決提案辦理回復針對性不強的問題。提案辦理過程中容易出現提案者、參評單位、督辦領導均不滿意的情形,縣政協首次提出將提案整體內容分解為按照對上爭取、對下落實、跟蹤監督和長效機制建設四個層面進行分析,每個層面又按照已經落實、正在實施、規劃爭取和不能實施四個狀態進行定位,依據定位內容回復建議采納、工作實施進度和取得的成效,有數據、有事實、有方案,不能采納的建議說明政策和法律限制依據,為各承辦單位辦理提案、提案人評價和提案督辦提供了可遵循的分析路徑,統一了辦復評價標準。二是創新拓展了提案督辦方式。從產業鏈角度督辦了全縣蔬菜產業基地建設、產地加工、產品營銷、企業用工和品牌保護等提案采納落實成效;從事件全過程角度督辦了學生心理健康類提案,不僅聽取了教育和衛健部門的辦理匯報,還聽取了共青團、檢察院、司法局、殘疾人學校、醫院醫生等涉關單位和從業人員的介紹,全面掌握了與心理健康相關的機構、干預、治療、監管、回歸社會等全部要素和管理規定;從全流域角度督辦了枝柘坪流域治理類提案,在實地視察了相關項目建設進度后,聽取農業農村、水利湖泊、科技通信、供電、林業等單位提案辦理協商情況,首次引進3個受益村的書記對提案辦理結果進行評價。
四、構建全量全過程測評新坐標,規范以評提質促轉化
在傳統的主辦單位和提案者開展“雙向”評價的基礎上,探索出政協常委會測評和雙向評價領導工作小組測評的做法。一是編制全過程提案測評工作方案。在宜昌市首創“全過程測評”,精準采集辦理協商見面情況、委員滿意度、建議采納情況、提案回復質量等方面的數據,將提案測評從主觀評價引向了系統后臺數據與現場測評相結合的精準測評;測評結果被縣綜合目標考核直接采用。二是開展年度提案辦理“回頭看”。2022年對主辦單位確定的28件“B”類提案進行了“二次辦理”,要求完善內容,與委員再次交流,重新核定提案辦理等級。三是開展提案全量測評。政協常委會測評縣級領導領辦重點提案和政協主席會議成員牽頭督辦的提案共34件,雙向評價領導工作小組組織承辦單位、提案者、鄉鎮代表廣泛參與,對70件提案進行了集中測評,測評結果為:采納建議提案辦結的96件,占比92.3%、計劃逐步解決的提案6件,占比5.8%、建議受主客觀條件限制不能落實的提案2件,占比1.9%;委員滿意件102件、基本滿意2件,滿意度和基本滿意度為100%,基本實現了提案辦理要達到提案者滿意、人民群眾滿意、主辦單位滿意和領辦領導滿意的工作要求。四是應用好測評結果。通過測評數據直接排序選出20件優秀提案、15家優秀承辦單位和15名優秀承辦個人,政協發文通報表揚;測評結果被縣委督查室和政府督查室直接采用,作為承辦單位年度綜合目標考核的參考依據之一。五是一大批提案建議得到有效轉化。關于構建“五縱四橫”干線公路、打造“四好農村路”等建議,漁鹽二級公路正式通車,318國道紅花至偏巖段、紗帽山隧道、清江市政特大橋等項目加快推進,龍舟坪鎮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鄉鎮,助推全市交通“壯筋骨”現場會在長陽召開。關于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建議,相關指標牽頭單位各負其責,緊盯考核指標,5個改革事項通過省優化營商環境先行區創建試點驗收,實現零的突破并位居宜昌市第三。提高生豬標準化養殖的建議,為出臺《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草案)》發揮了積極作用。縣融媒體中心《提案追蹤》持續跟蹤報道了公益性農貿市場建設、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解決大堰鄉季節性水源不足和加快發展高山蔬菜農業產業化集群等提案辦理過程,體現出提得準、辦得實、轉化效果好的特點。提案建議得到采納轉化,委員有參與感,部門有成就感,人民群眾有獲得感,政協提案工作越來越得到各方支持,成為了解民意凝聚民心的重要通道。
(長陽縣政協 覃高軒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