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鶴峰縣中營鎮三家臺蒙古族村是湖北省唯一的蒙古族村。近日,州政協組織部分委員走進該村,通過走訪、座談等形式,與少數民族干部群眾一起喜迎建州40周年,展望美好未來,共建美麗宜居民族村寨。活動現場,委員們積極宣講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還為該村捐贈了圖書。
4月,全州政協院壩協商推進會走進恩施市芭蕉侗族鄉高拱橋村蘭香小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石榴形的景觀小品,里面張貼著院落里各戶村民的全家福合影,一張張笑臉格外引人注目。“這個景觀小品隨時提醒著大家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相連,團結友愛。”恩施市政協主席汪業民道出了景觀小品的寓意。
蘭香小院是恩施州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于各領域全過程的一個縮影。與蘭香小院一樣,石榴籽精神讓民族團結之花在恩施州大地常開長盛。
恩施州是共和國最年輕的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少數民族人口占57.6%,州和8縣市全部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州政協牢牢把握政協職能定位,以高質量的協商建言夯實民族團結進步之基,已連續多年將民族工作作為重點調研視察、民主監督課題,形成意見建議,作為黨委、政府的決策參考。
2022年,州政協將特色村寨保護作為專題協商課題,向州委、州政府高質量提交《鄉村振興背景下恩施州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保護與發展調研報告》,許多意見建議成為州委、州政府的工作參考。今年,州政協將武陵山區(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作為民主監督課題,以民主監督報告的方式向州委、州政府提出意見建議7條;將全州宗教活動場所貫徹國家《宗教事物條例》作為專題調研課題,正在開展調研。
今年恰逢恩施州建州40周年,為將每一個界別都作為促進團結的紐帶,州政協積極組織各級政協組織、民主黨派、政協委員參與建州40周年慶祝活動,已舉辦全州政協組織演講比賽,在當地報網開辟“委員話變化”專欄,以建州4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激勵人、團結人、鼓舞人,促進各族群眾人心歸聚、精神相依。
每一位政協委員都是促進團結的“因子”。州政協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列入委員培訓和“文化大講堂”的重要內容,不斷夯實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政治基礎。充分運用“委員工作室”和“院壩協商”平臺作為政協委員聯系團結界別群眾、面向社會正面發聲、凝聚和傳播共識的重要渠道,主動回應群眾關切。支持和鼓勵委員圍繞民族工作積極提交提案、大會發言和社情民意信息,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展現新作為。自去年以來,在23件重點提案中,涉及民族宗教工作的提案4件,占比達17%。
民族文化是恩施州的一張特色名片。恩施州政協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貫穿文史工作始終,通過征集戰貧困、戰疫情等史料,挖掘有影響的人和事,團結各界、凝聚共識。堅持每年征編兩輯《鄂西文史資料》,使之成為傳承民族精神和記錄時代精神的重要平臺和載體,目前已完成68期。高質量編輯出版的《恩施老城記憶》《恩施古村寨紀游》,喚醒歷史記憶,增強文化自信。與州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聯合編輯出版了《恩施州脫貧攻堅紀實》,為激勵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提供了鮮活教材;《恩施州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叢書》不僅守住了傳統村落的“根”與“魂”,也傾注了新時代的“氣”和“息”,助推鄉村振興和全域旅游。2022年,與州民政局聯合編輯出版了《恩施州地名故事專輯》(上下冊),有效保護地名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