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墻黛瓦,水清岸綠,艾葉飄香。7月,襄陽市樊城區牛首鎮陳李灣村呈現出獨具楚韻魅力的鄉村新風貌。
去年此時,村舍四周空地閑置;如今,艾草成壟、清香陣陣,一草一木皆是景。陳李灣村的環境整治和產業發展同步推進,是樊城區政協推進“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的生動實踐,更是做深做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鮮活案例。
◆問需于民 由民作主
2月上旬,區政協主席李夫勇走訪調研陳李灣村時,村民張群年向調研組無奈地說道:“近年來,我們村搭上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村子里面的環境也越來越美了。但是房前屋后和道路兩旁犄角旮旯雜草叢生,年年清理年年亂不說,夏季一來還滋生蚊子,小孫子從城里回來玩,最怕的就是被毒蚊子叮咬。”
陳李灣村是樊城區政協對口包保村,在區政協的幫扶支持下,從一個貧困村逐步發展為美麗鄉村,被評為“湖北省美麗鄉村示范村”榮譽稱號。但人居環境整治難、產業發展難、增收致富難等問題依然是困擾該村的難題,因此區政協把實現村容村貌提檔升級、發展特色產業作為助推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切入口和“一線協商·共同締造”的新課題。
如何讓村民找到發展的好路子?與以往不同,這次“話筒”交到了村民手里。2月中旬,牛首鎮政協工作站先后訪遍全村每一戶村民,在田間壩頭上商議、在院落村舍中探討。在與村民的交流中,政協委員們了解到村里的老年人農閑之時,經常上山采集野生的艾草,獲得了不少收益。委員們從中得到了啟發,也許這看似不起眼的“野草”正是破解難題的“金鑰匙”。
在多次與村組干部、農業部門實地查看、專題座談、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區政協常委李田在村民大會上提出了種植艾草助力環境整治和產業發展“雙豐收”的建議,得到了村委會和村民的一致贊成。
◆助力于民 群策群力
艾草青苗從哪里來?有沒有好的種苗可以提供?野外挖的艾草能不能種?成為籌備種植艾草階段的關鍵問題。
3月上旬,區政協農業農村委員會帶領專委會成員和村委會干部又一次逐戶上門走訪,一邊統計數據,一邊宣傳艾草種植好處和征求村民意見,摸清了村民的意愿和可用土地情況,但種苗問題成為艾草種植的“攔路虎”。
3月底,李夫勇主席在了解到陳李灣村種植艾草的難題后,多次與政協委員一同研究,認真商討解決方案。經過不懈努力,4月初,湖北中艾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率先為陳李灣村提供了5萬余株高質量的艾草苗,用于村主干道兩旁空閑地的艾草種植。
得知這個好消息后,村民們自發成立了除雜草小分隊,擼起袖子,揮動鐮刀,在主干道兩旁的雜草叢中作業,飛舞的草屑與汗水相融,沾在了一張張洋溢著笑容的臉上。
端午時節,種下去的艾苗長勢茁壯、郁郁蔥蔥。“多虧了區政協的大力支持,委員們的出謀出力,村里的村容變好了,村民的收入也會增加,預估一畝土地收益可達兩千余元,我們對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信心更足了。”陳李灣村村委會書記李萍萍說。
◆還利于民 長效受益
“這次發展艾草產業助力人居環境整治和群眾增加致富‘雙豐收’的活動是不是真搞?會不會是一陣風?”部分村民向村委會吐露了自己的擔憂。
7月上旬,在總結了第一批艾草種植經驗和反復調研的基礎上,區政協召開了“牛首鎮陳李灣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問題”專題協商會,區政協領導、牛首鎮政協工作站6名政協委員、村民代表和區農業農村局、區自規分局、區農技推廣中心及村委會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活動。
“今天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活動,主要是通過協商,解決艾草種植的技術、擴大艾草種植面積涉及的土地性質、回收銷售和長效開展等問題。”牛首鎮政協工作站站長周湘宜作為此次活動的主持人開宗明義。
“艾草第一年雜草太多,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可以省時高效除草?”“我家里除了房前屋后閑置的地方外,還有閑置農田,能不能種植艾草?”“我們種植之后是村集體統一回購,還是我們村民自己銷售?”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拋出了一個個直擊要害的問題。
參加協商的農技專家張國富細致而專業地解答了村民們關于種植技術方面的問題;區自規分局相關負責人根據相關政策,明確了艾草可種植土地的范圍;從事艾草加工產業的政協委員當場承諾,對村民種植的艾草全部回收,確保村民受益……協商會上各部門的表態成,讓村民們吃下了一顆顆“定心丸”,眉頭也舒展開了。
“為了保證活動可持續和可推廣,我們需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以艾草種植為突破口,開展陳李灣村人居環境整治星級示范戶評選活動,實現環境改善和產業發展雙贏的目標。”區政協副主席的張俊彥提議得到與會人員的一致認同。
如今的陳李灣村艾草產業發展勢頭好,村民種植的積極性高漲。村委會計劃在艾草實現規模種植后,開辦小型艾草加工企業,讓村民共享集體經濟發展的紅利,讓陳李灣村步入美化人居環境和經濟增收的“雙快車道”。
(襄陽市樊城區政協 劉依依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