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知道違建該拆,但我經濟困難,拆違后沒有能力修復。如果能幫著把拆違后的陽臺修復,我馬上拆除搭建的小平房。”一建公司小區居民李大爺說。
“只要您同意拆除,我們城投公司打破改造不入戶的慣例,我們負責拆、我們負責修復,保證不影響您的生活。”負責小區改造的城投公司負責人當場表態。
“小區地方太小了,希望給我們改造點活動空間,讓我們跳跳廣場舞。”小區樓棟長劉奶奶說出了老年居民的心聲。
“人民醫院騰出部分閑置空地,給小區作為活動場所。”毗鄰小區的醫院負責人的承諾贏得了陣陣掌聲。
“建議施工單位在小區醒目位置張貼施工公告,做好安全防護,加快施工進度,讓居民早日享受改造成果”。政協委員鄧剛積極建議。
……
這是近日宜都市政協組織的一場“助力老舊小區改造”的協商活動現場。在政協搭建的協商平臺上,邀請小區居民、建設單位、職能部門齊聚一堂,共同為小區改造提速。
“有事您說話,我們來共同想辦法。我們把大家聚在一起,就是來聽意見、出主意、拿措施的。大家放心地說,大膽地說,只要愿意來商量,辦法總比困難多。”在協商活動伊始,市政協副主席張明衛就給小區居民吃下了定心丸。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小區居民充分表達意見和心聲,建設單位、職能部門最大限度為民謀利,政協委員積極建言獻策,最終達成共識,因施工過程矛盾復雜停工了半年之久的小區改造工程得以重新啟動。
“感謝政協委員上下聯系,多方協調,大家終于有機會坐下來,萬事有商有量,難題得到了解決”。因停工問題而著急上火的社區黨委書記陳永紅激動地說。
城鎮聚焦老舊小區改造,農村關注鄉村振興和基礎設施建設。在王家畈鎮,堰塘清淤整治被農業農村部門列入了整治計劃。在松木坪鎮,天坑排洪排澇問題由自然資源和水利部門承諾馬上動工解決。在姚家店鎮,群眾反映村道黑化后,希望增加路燈照明設施,政協委員方軍捐贈125盞太陽能路燈。
一場場協商活動的開展,一個個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落實,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心貼得更緊了。
鄔朝紅是一名普通的基層政協委員,同時也是九州麗景苑小區的一位住戶。近段時間,小區機械車位拆除改造、地下車庫開發商上鎖等小區管理問題,引起居民不理解,怨氣較大。鄔朝紅敏銳地感覺矛盾的苗頭開始顯現,主動擔起委員責任,牽頭組織居民代表、業委會、開發商及物業公司召開協商會,并邀請住建局負責人參會指導。車位改造、小區共建等問題被一一擺上協商桌面,參會人員紛紛建言獻策,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許多操作性強的意見建議,最終對小區管理形成了一致共識,一場協商活動將沖突轉化成了促進小區有效治理的積極措施。當大家微笑著離開協商會場時,鄔朝紅委員感慨地說:“在這一刻,我深深感受了政協委員的作用,感受了協商平臺的力量。雖然為了這個事,我前后跑了一個多月,當初因群眾不理解也受了點委曲,但我忙中有樂,苦中有甜,值得!”
近年來,宜都市政協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積極拓展委員聯系服務群眾的新途徑,著力打造“一線協商·智潤兩江”協商品牌,組織政協委員全員下沉,在鄉鎮(街道)組建基層政協委員工作總站,在有條件的村(社區)設立政協委員聯絡站,形成覆蓋市、鄉、村(社區)三個層面的工作載體,實現了協商力量的有效整合。政協委員依托“智潤兩江”協商議事平臺,加強與界別群眾溝通交流,圍繞民計民生實事,深入了解群眾訴求,收集社情民意,及時為群眾代言、為黨政決策獻計,通過屋場會、院壩會、圍樓會等形式組織開展基層協商活動20多場次,參與群眾達1000多人次,收集意見建議200多條,助力黨委政府辦好群眾最在乎的事、最牽掛的事、最期盼的事100多項。
(宜都市政協 鄭強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