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秭歸縣政協組織就近、就地、就崗的90余名政協委員走進茅坪鎮八個社區開展“政協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活動日”活動,架起委員與群眾的“連心橋”,助推基層社會治理。
“我們可以提供心理咨詢、親子關系講座,還可以組建小分隊來為社區的居民免費義診”“社區文娛活動可以滿足老百姓的精神需要,可以組織匯演、宣講咱們秭歸的歷史文化”“反電信詐騙非常有意義,可以舉辦知識講座”……委員們你一言我一語,共同為社區發展出謀劃策。
縣政協開展“委員活動日”活動是深化主題教育成果、踐行“四下基層”工作要求的重要舉措,是推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的重要途徑,是做深做實“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委員下沉工作的有效載體,有利于充分發揮政協界別優勢和委員主體作用,推動政協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工作常態化,暢通社情民意工作渠道。通過“委員活動日”活動,委員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收集社會關注的堵點、痛點、難點和熱點問題,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征求群眾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協工作的意見建議,并參與社區(村落)基層治理。
縣政協通過“群眾點單、社區派單、委員接單”的方式,讓委員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服務界別群眾。“小區驛站在建設過程中需要的書籍,我可以捐贈1000冊”“今年元旦,我們‘康乃馨’志愿服務團體要在小區開展關愛活動”“關于小區的困難居民和留守兒童幫扶,我可以幫忙組織企業進行捐贈”……針對社區居民提出的活動開展、公共服務、民生實事等需求清單,下沉政協委員積極主動領辦,并與社區負責人一起探討解決方案。據統計,各社區通過前期摸排,共收集居民建議100多條,在整理匯總的基礎上形成需求清單88件,通過協商,委員結合各自職能和實際,領辦實事清單52件。
“通過開展‘委員活動日’活動,政協委員下沉一線、服務民生,建立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的常態化工作機制,這將為我們社區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西楚社區委員下沉活動召集人韓俊杰說。
民之所需,協商所向。為打通履職“最后一公里”,今年,秭歸縣政協著力搭建“四級協商平臺”,引導省、市、縣三級198名政協委員按籍貫、聯系村、專業特長、個人意愿下沉到一線,將履職觸角延伸到鄉鎮、村(社區)、村落(小區、園區),圍繞茶產業提質增量、中醫藥產業發展、農村垃圾治理、特色村寨建設等發展重點、民生堵點、治理難點,將政協履職和為民辦實事有機結合,推動解決了一批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下沉委員全年開展活動40場次,收集反映的意見建議100多條,協商協調化解矛盾、解決問題40多個。
為進一步充分釋放基層協商民主的潛力和效能,提高委員下沉質效,健全委員下沉機制,秭歸縣政協自2024年1月開始,每月15日在全縣12個鄉鎮、8個社區同時開展“委員活動日”。“‘委員活動日’期間,各界別政協政協委員要善于聽‘民聲’之意、解‘民生’之困,搭起為民服務‘暖心橋’”,縣政協主席王華強調,要積極主動履職,加強與界別群眾的聯系,主動參加界別活動,傾聽界別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反映界別群眾的呼聲和訴求;要發揮聯系界別群眾的主體作用,積極引導界別群眾參與政協工作,廣泛凝聚界別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引導界別群眾積極支持和參與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要立足本職崗位,發揮示范作用,為界別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讓“委員活動日”活動走深辦實。
(秭歸縣政協 鄧芳芳 向海峰 韓彬彬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