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武昌區南湖街道是20世紀90年代從原南湖機場舊址開發建設逐步形成的純物業小區型街道。轄6個社區28個小區,居住人口近10萬人。近年來,政協南湖街道聯絡委深入推進“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已收集居民需求清單120余項,推動協商解決需求90余項。2023年11月,政協南湖街道聯絡委作為全省兩個基層代表之一,在全省政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現場推進會上進行了交流發言。
01 強化陣地建設 以“小平臺”撬動“大治理”
搭建平臺促聯動。高標準建設1個政協委員之家、3個協商議事之家、3個協商工作室、28個小區云端工作站,建立“街道——社區——小區”三級四類工作陣地38個。推動打造“香樟樹下”、“流水議事會”等特色議事平臺,多途徑拓展委員服務半徑。
完善機制促運轉。建立“周周學、月月談、季季講、年年展”機制,每周推送學習重點、每月開展議事活動、每季度舉辦委員講堂、每年展現委員風采,截止目前,共開展“周周學”24講,“月月談”9次,“季季講”3場。

▲省政協委員方朝暉、區政協委員黃秋莉、熊云參加“一線協商 共同締造 南湖發展”
人力資源產業發展工作推進會
豐富活動促履職。2023年共開展系列主題活動42次。市政協委員、中商集團負責人張萬新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將武漢中商校園服務管理有限公司注冊在南湖街道,與街道簽訂2億元合作協議,在全市布局“天貓校園店”,同時與街道合作舉辦首屆“鄰里惠民節”活動;市政協委員王志新、區政協委員柏雨辰鏈接文聯資源為社區社團、幼兒鏈接文化教育服務。
02 強化資源整合 以“小協商”實現“大作為”
下沉走訪問需求。通過社區“家長里短議事會”、“小區治理月月談”等議事平臺“自下而上”收集民意,聯動民政、城管等部門“自上而下”征集社區治理痛難點,形成居民需求清單。截止目前,共收集居民需求40件。
對接服務活資源。通過走訪調研,了解轄區委員可鏈接資源,分類梳理并形成便民服務、法律服務、教育服務、資金支持等多方位委員資源清單,借力委員資源推動協商解決需求50余項。政協委員鮑菁、操志兵組織的“家校共育大家談”入選南湖四大品牌活動,累計開展16次,受益居民千余人。
一線協商建項目。利用“委員月月談”、“委員工作室”等主題活動,邀請“政企社媒校”等多領域主體共同參與點單式“協商議事”。省政協委員方朝暉主動將前包控股有限公司落戶南湖,與街道簽訂招商引資合作協議,全力打造南湖街道創業就業服務中心,服務轄區企業、居民。
03 強化協商實踐 以“小切口”推動“大發展”
全方位激發協商共治活力。聯絡委引進超過60家企業確立合作關系,孵化培育123個備案社團開展各類惠民活動。

▲省市區政協委員聯合協商開展兩屆鄰里惠民節活動
多渠道助推經濟發展。策劃打造“南湖公益街”,協商策劃“南湖鄰里消費節”品牌主題活動,助力打造“三圈兩線”(三圈:區域親子主題消費的地鐵商圈、全天候消費經濟示范點的泛悅坊商圈、沉浸式智慧商圈的泛悅MALL商圈。兩線:以瑞安街“過早一條街”、建安街“宵夜一條街”為兩條慢行商業線,依托現有美食店鋪打造夜經濟相關載體,以煙火氣帶動人氣,形成夜經濟消費新體驗)的商業新布局。2023年9月,中央花園社區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入選全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

▲南湖街道政協聯絡委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招商引資”專場活動
深層次優化轄區營商環境。組織政協委員和企業代表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座談會”、政銀企融資對接會、產業發展定位研討會等活動,搭建政企溝通平臺,宣傳落實惠企政策,幫助解決小微企業發展難題。
下一步,南湖街道政協聯絡委將持續認真落實省、市、區政協深入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的部署和要求,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作為根本原則,突出“共建美麗花園城 締造南湖幸福里”主題,深化委員的學習機制、協商機制、服務機制和長效機制,緊密團結身邊委員,走進社區、走進企業,緊扣時代主題和政協工作要求,以“品質南湖、人文南湖、活力南湖”建設為重點,聚焦居民“急難愁盼”的問題,做實“基層協商”工作,積極聯動“政企社媒校”五大主體,助力街道“一核多元”的社會治理協同善治體系構建,擦亮南湖街道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金字招牌,為南湖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政協武漢市武昌區委員會南湖街道聯絡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