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相系,千里結緣,十年同行。7月24日至26日,北京市海淀區政協、湖北省丹江口市政協在丹江口市共同舉辦“守護水源地?政協委員在行動”專項活動,委員們就深化“生態環保、產業發展、技術合作、人才交流、市場拓展”等內容深度協商互動,達成了《政協北京市海淀區委員會 政協丹江口市委員會“守護水源地、政協委員在行動”丹江口共識》。
7月24日,委員們先后參觀了兩地對口協作項目海淀產業園、北京一輕食品(丹江口)產業園、三官殿街辦共同締造示范基地蔡灣村等地,深入了解兩地在產業發展、商貿協作、民生領域、鄉村振興等領域十年對口協作的豐碩成果。在碧水連天觀景臺,兩地委員觀摩了丹江口水庫庫區執法演練,慰問了庫區“最美守井人”,同“守井人”代表和執法隊員開展面對面交流,轉贈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俊京為本次活動專門創作的書法作品。
7月25日,在漢丹港,兩地政協共同開展了增殖放流活動,6萬余尾魚苗順滑道“游”入庫區。隨后,委員們前往南水北調工程展覽館、丹江口大壩、漢江集團防汛碼頭等地,乘船至庫區就地取水檢測水質各項指標。
實地踏訪調水源頭,委員們感受到“一庫水”的擔當
在參觀南水北調工程展覽館和丹江口大壩后,海淀區政協委員、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萬金紅說,“作為一個水利人,我對中線一期工程50多年世紀論證、20余萬大軍艱苦奮戰、40余萬移民舍家為國、40多個大中城市受益、直接受益超1.2億人的宏大背景很熟悉。站在兩江交匯之處、首都‘水井’的井沿兒上,我感受到了大國重器的厚重、南水北調精神的偉大。”
在丹江口庫區水質安全保障指揮中心,委員們認真觀看衛星遙感、云廣播、無人機、數字孿生等“水陸空”水質智慧監測平臺運行情況。庫區綜合執法大隊五中隊正在庫區開展巡邏快艇和無人機執法,隨著無人機緩緩升空,指揮中心監視器上立即同步呈現影像。在工作人員的演示下,水面油污及河庫岸線非法活動都能通過遙感影像發現。
在漢江集團防汛碼頭,委員們乘船就地取水檢測水質各項指標。北京市政協委員、海淀區政協常委、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芮玉奎表示:“拿到工作人員剛剛取來的水,嘗完第一口,我就對丹江口水庫的水質信心十足。南水來之不易,點滴都要珍惜,是對水源地人民最好的回饋。”
“時隔十年,從北京再次來到丹江口,早上起來繞著河邊走了一圈,沒有一片紙屑,感覺特別干凈。聽了‘最美守井人’的分享,感到這里人人都是‘守井人’。作為受水區的委員,我對水源區的人民既有感動、感謝,也受到感召的力量。”北京市海淀區政協委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綜藝頻道主持人周宇,十年前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心連心》節目走進湖北省丹江口市的外景主持,重游故地,感受完全不同。
市長武小凱介紹,丹江口市境內水域面積占庫區總面積43%、庫岸線占庫岸線總長50.2%,大小入庫河流有114條,水質風險點位多。丹江口市應用“數字孿生”技術,建立了水質安全保障智慧監管體系,以高于國家國家標準推進污水處理。同時全域實施無垃圾、無化肥、無塑料、無污染、無公害“五無鄉村”建設,開展廁所改造、垃圾處理、污水凈化、畜禽養殖等“四大革命”,將離庫岸200米、支溝兩邊100米范圍劃為禁養區,嚴格控制人為活動。將每月13日定為全市守水護水日,組織發動全市40余萬群眾爭做忠誠“守井人”。
行走在綠水青山之間,委員們感受到了“同行者”的責任
委員們還參觀了兩地對口協作項目及十年成果展。締結為對口協作城市以來,兩地在環保、人才、產業等領域開展了深入的合作交流。中關村海淀工業園丹江口分園、四季青產業園、北京一輕食品(丹江口)產業園相繼落戶丹江口。65種優質水飲料產品和特色農產品搭乘“協作快車”頻頻進京參與產銷對接。
住丹湖北省政協委員黃朝偉在庫區流轉荒山1400畝,帶動2000多名庫區移民、退捕漁民發展柑橘產業,多年來他一直為拓寬柑橘銷路呼吁。在北京一輕食品產業園,他感激地說,“對口協作引進的北冰洋桔汁汽水項目,不僅填補了丹江口柑橘深加工產業空白、助推了庫區鄉村振興,而且也拓寬了生態價值實現通道。”
三天活動日程緊湊,委員們在水源地聯合開展了一次巡庫、一次視察、一次增殖放流、一次慰問最美”守井人”、一次調研走訪、一次對口協商等“六個一”活動。“幾天來,我們在丹江口,隨處可見守水護水標語,隨處可見守水護水志愿者。一庫源頭之水,既是生命之水,也是奉獻之水。守好‘源頭綠’,才能護好‘海淀藍’,我們將與庫區人民一道,扛穩一庫碧水永續北上的重任。”海淀區政協副主席、清華大學國家工程項目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安雪暉的一席話,道出了大家的共同心聲。
在兩地政協召開的協商會上,海淀區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偉說,“飲水思源、飲水思遠。下一步,我們不僅要在丹江口庫區及庫區上游凝聚守水護水共識,還將通過‘政協委員守水護水在行動’這個平臺,把守水護水的‘同心圓’擴大到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共同把政協委員履職答卷書寫在青山之間、碧水之上。”
(丹江口市政協 謝學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