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神農架蒼山滴翠、泉流清澈,在神農架大龍潭金絲猴科研基地里,國家一級保護的瀕危珍稀動物金絲猴群在溪邊林間休憩玩耍,怡然自得,引來50多名前來研學的小學生們拍手叫好,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景象躍然眼前。
“最新調查顯示,神農架金絲猴已由2019年的1470多只增到了目前的1618只。”神農架國家公園科學研究院大龍潭金絲猴野外研究基地負責人黃天鵬告訴記者。
種群數量不斷壯大的金絲猴,正是神農架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的見證者和受益者。
2016年7月,神農架因其獨特的生物多樣性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湖北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地。保護和發展好這片珍貴的世界自然遺產地成了神農架林區政協和委員們不可推卸的使命責任。
●守護林區的“根”與“魂”
黨的十八大以來,神農架森林覆蓋率已從88%上升到91.16%,是中國迄今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
7月,神農架林區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對全區古樹名木展開專題調研。結果顯示,神農架古樹名木已增長至637263株,古樹群15個,占湖北省古樹名木總數的81.075%。廣袤的森林資源,使神農架成為名副其實的古樹名木富集之地。
如何保護好這片森林里的珍貴古樹名木,一直以來是神農架林區政協委員劉暢關注的焦點,2023年,她提出《關于古樹名木、名貴珍稀樹種納入地方政策性保險的建議》,讓古樹名木“老有所依”。
神農架林區政協委員、神農架林區林業管理局林業科科長王登科告訴記者,目前,神農架已為古樹名木制定“一對一”保護方案,實施“一樹一證號、一樹一醫生、一樹一監護、一樹一銘碑、一樹一經費、一樹一檔案、一樹一監控、一樹一方案、一樹一文化、一樹一考核”專項保護措施,全力保護好這些自然財富。
古樹重獲新生,生態得以修復,只是神農架加強世界自然遺產地保護的縮影。神農架林區政協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動員發動廣大政協委員,發揮協商平臺作用,圍繞嚴格保護以世界自然遺產為代表的自然生態資源,筑牢華中地區生態屏障的總目標,在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持續鞏固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生態價值實現和轉化等方面積極建言資政、凝聚共識。
●筑牢林區的“網”與“橋”
推動建設生態網絡感知系統,一直是神農架林區政協委員、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神農頂管理處主任王志先關注的重點。他告訴記者,原先巡護員只能靠兩條腿進山巡護,目前,在神農架“人防+技防”的“天、空、地、人”野外巡護網和生態系統“嚴保護、大科研、全監測”體系已全面鋪開。
為進一步壓實責任,守護好“華中綠肺”,從2021年開始,神農架在湖北率先探索建立林長制,出臺了《神農架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建立區、局、鄉鎮(林場)、村(護林站)四級林長制體系。
神農架林區政協委員、神農架林區林業管理局副局長孔燕林告訴記者,神農架全力做好“林長+”文章,“林長+線路長”,解決神農架的樹線矛盾;“林長+檢察長”,解決古樹名木保護存在的問題;“林長+警長”,實現林業執法中行政執法和刑事執法的有效銜接;“林長+基層巾幗林長、志愿者林長”,實現神農架各級林長的全覆蓋。
神農架不僅是植物的天堂,更是動物的樂園,在32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生活著5000余種野生動物。如何將因公路建設等人為活動造成的碎片化的棲息地重新連接,擴大野生動物的活動范圍,神農架林區政協委員、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余輝亮調研并提出了《關于在國家公園開展全域生態修復與生物廊道建設的建議》。
現在這件提案已落地實施,在神農頂小龍潭附近,記者看到幾處“參天古樹”呈倒臥狀橫跨道路兩側,上面布滿野花、青草、苔蘚。這樣的野生動物通道,神農架已建成25處,生物廊道附近的紅外監控設備,經常能捕捉到林間精靈們的身影。
同時為促進鄂西、渝東等泛神農架區域物種交流和生態系統功能連通,神農架啟動野生動物通道專項項目,成立“鄂西渝東毗鄰自然保護地聯盟”,割裂的棲息地通過野生動物“路橋網”連為一體,進一步優化了金絲猴等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
●繪就林區的“綠”與“金”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2018年和2021年,神農架世界自然遺產地的保護管理狀況連續兩次被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定為優良。2022年,神農架入選IUCN全球最佳保護地綠色名錄。
然而神農架林區也曾一度因為過度開發,傷痕累累,徘徊在生死邊緣。上世紀60年代,神農架是華中地區重要的林木采伐區,眾多參天大樹轟然倒下,大九湖也被轟鳴的伐木機器驚醒,變身高山牧場。然而畜牧業未能像人們所預期的那樣,支撐起大九湖的經濟發展,污染反而與日俱增,濕地功能嚴重退化。
2006年夏,時任湖北省政協主席王生鐵、副主席蔡述明赴大九湖專題調研濕地保護情況的時候,這里叫九湖村,里面住著數百戶1800多名九湖村民。當時,大九湖濕地在歷史開發中水面已經消失、生物多樣性銳減,華中地區最完好的亞高山泥炭沼澤濕地面積萎縮……
2007年,湖北省政協以主席會議建議案形式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關于保護、恢復和科學利用神農架大九湖濕地資源的建議》,得到時任湖北省委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隨后,組織省直多個部門赴大九湖現場調研,召開座談會。
痛定思痛。湖北省將大九湖濕地保護與利用納入重要日程,確立了“生態優先、科學修復、適度開發、合理利用”的方針,400多戶居民從湖區搬到20公里外的坪阡村。
還湖于自然,大九湖變美的同時,更多的村民也享受到了生態保護升級和生態移民搬遷的紅利。神農架高標準建設坪阡小鎮,將景區與生活區域分開,使小鎮成為與大九湖世界級自然風光相得益彰的知名旅游目的地。2022年,大九湖鎮接待游客70余萬人,實現旅游綜合收入兩億多元。
2024年上半年,神農架全區重點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41.1萬人次,同比增長15.9%;實現旅游經濟收入7.65億元,同比增長15.2%。全區2萬多農民群眾吃上“旅游飯”,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如何讓更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飯、吃好旅游飯,成為重要課題。今年神農架林區兩會期間,鄒士梅委員提出《關于促進民宿產業發展的建議》,得到了與會代表的一致好評。更多的村民在她的帶動下,對自己的民宿進行提檔升級,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來客。神農架林區政協委員袁超針對加大茶產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提出相關提案,在進一步豐富游客后備箱的同時,也助力神農架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生態保護沒有終點。林區政協將持續圍繞世界自然遺產地保護積極建言獻策,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美麗畫卷,在華中屋脊上盡情舒展。”神農架林區政協主席王文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