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湖北襄陽古城,地接南北、水貫東西,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區域性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加強古城保護與利用,是城市發展的戰略所需、古城蝶變的大勢所趨,也是守護襄陽城市“根”與“魂”的歷史責任。近日,襄陽市政協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圍繞“推進襄陽古城保護與利用”進行專題協商。
襄陽市委、市政府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保護、高水平建設襄陽古城,但由于歷史遺存不多、基礎設施老化、開發起步較晚,襄陽古城的保護與利用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今年4月起,市政協綜合調研組和6個“民主黨派+市政協專門委員會”聯合調研組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歷經多次修改、反復打磨,最終形成了7份建言報告。
如何創新謀變、向“新”而行,打造“景城共融、主客共享”的襄陽古城?市政協綜合調研組認為,要統籌推進襄陽古城保護修復、功能人口疏解、風貌整治提升、文旅場景建設等工作,持續擦亮襄陽文旅金字招牌。堅持系統優化,重構主客共享新空間,在現有基礎上,積極穩妥疏解古城功能和人口,讓古城既保留煙火氣,又有業態承載空間;堅持以文塑城,打造景城共融新典范;堅持近悅遠來,點亮宜居宜游新場景;堅持匠心運營,下足“繡花”功夫,提升景區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增強古城的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
盤活閑置國有資產、打造文化IP、打造古城精品街巷、優化古城片區交通、加強文物活化利用、加快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6個“民主黨派+市政協專門委員會”聯合調研組細分專題,從不同側面分析了古城保護與利用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做好古城保護與利用工作,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交給襄陽的“必答題”。專題協商會上,襄陽古城(隆中)管委會針對7份調研報告和4名委員、專家即席發言時提出的建議作出了回應。
關于疏解古城功能和人口問題,目前正積極穩妥疏解非古城功能,騰退古城保護利用空間和資源,推動16個片區、80個老舊小區、危舊自建房、消防不達標片區搬遷,實現居民有序外遷。同時,疏解古城教育、醫療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實現人口外遷。
針對優化古城空間布局問題,下一步將促進南北中軸構成古城“龍骨”,打造南北中軸線,點亮古城文化禮軸,重點突出兩側歷史遺址遺跡,強化中軸的空間秩序,通過四大片區聯動提升改造,構建具有煙火氣和文化味的沉浸式新場景,完成古城核心游線的延伸和豐富。
襄陽古城(隆中)管委會負責人在逐條回應了委員們的建議后現場承諾: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持續擦亮千年古城金字招牌,進一步提升工作質效,全力以赴推動古城保護與利用各項工作落實落地,以等不起、慢不得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為建成高知名度、強吸引力的景區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