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三峽大學民族學院六名師生走出象牙塔,叩響宜昌市西陵區政協委員工作室的大門,讓學術理論與基層實踐碰撞出別樣的火花。
三峽大學師生參觀考察劉敏委員工作室
在區政協委員劉敏的工作室,一個助力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和保護江豚工作的“長江守望者”的故事讓師生屏息凝神。墻面上的履職圖片,視頻里江豚的微笑,都無不體現出政協委員的擔當。
王俊委員為三峽大學師生講述她援藏期間用法律為百姓維權的故事
在區政協委員王俊的工作室,貼滿法律文書的案例墻鎖住師生腳步,用法律為弱勢群體、尤其是為藏區百姓撐腰的故事令師生動容。一張張鮮活的履職照片,見證著政協委員搭建的法律服務閉環,讓學生們真正認識到法律不僅是書本知識,更是服務社會、保障民生的有力武器。
在區政協委員萬雙全的工作室,從筆墨技法到非遺活化,從校園教學到社區深耕,書法藝術蘊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如縷縷清泉,正從政協委員的毛筆中汩汩流淌。
住宜省政協委員陳思瀚的工作室藥香繚繞。當聽到委員講述主婦們開始收集陳皮,孩子們會制作中藥香囊、種植中草藥,社區阿姨用“無患子”熬制洗護酵素,“二十四節氣養生餐”供不應求,“藥食同源”理念正融進百姓煙火日常時,師生們無不感慨:“中醫藥傳統文化正通過政協平臺實現創造性轉化,非常nice!”
“這不僅是調研參觀,更是理論與實踐的能量交換場?!睂W院辦公室主任彭娟指著學生調研手冊上記錄著的密密麻麻的文字,指尖停在“家話西陵”協商平臺的架構圖說道?!巴高^政協委員工作室,觸摸到了中國式協商民主的毛細血管?!?/span>
學生們也紛紛表示,“這次走進西陵區政協委員工作室,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我們帶回校園的,不僅是調研素材,更是責任與擔當,是砥礪向前的力量。”
西陵區政協委員工作室作為基層協商民主的重要載體,始終堅持以群眾為中心,充分發揮“協商一線、家話西陵”平臺作用,緊密聯系群眾、匯聚民意、服務民生。此次與三峽大學師生的互動,為學生提供了深入了解社會、參與社會實踐的寶貴機會,進一步拓展了委員工作室的服務外延。區政協將繼續深化委員工作室建設,完善工作機制,強化與高校的合作交流,打造集民意收集、協商議事、社會服務、實踐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學習機會,助力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的青年人才。
(宜昌市西陵區政協 謝鳳琴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