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湖北省委“新春第一會”發出了“各領域、各層級工作都向支點建設聚焦發力”的動員令,武漢市漢陽區政協聞令而動、全員上陣,以漢陽區委“六大行動”為導向,迅速作出安排,發起“委員遍訪”行動倡議,推動政協履職向“支點建設”中心工作聚焦聚力,以政協之能為全局添彩。
?遍訪企業一線 提振支點建設的發展信心
民營經濟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新春開年,漢陽區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新春走企業”為切口,將協商平臺前移至企業車間廠房,為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奏響高質量發展最強音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參加這次座談會,我最大的感受是民營企業的機遇來了,春天來了!”在走訪九州通集團時,劉長云董事長激動地講述他的參會感受。從九州供應鏈交易額突破100億元,到九州通集團營業額突破1500億,作為唯一受邀的醫藥健康領域企業,九州通的參會不僅折射出漢陽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蓬勃態勢,也反映出漢陽區委、區政府一以貫之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良好營商環境。
在這背后也有著漢陽區政協“掛點”服務大健康產業的不懈努力,區政協主席會議成員靠前指揮、一線作戰,專委會主任、辦公室干部經常性走訪調研、統籌落實各項工作,形成了鏈長牽頭、全員上陣、全面服務的工作格局。
既謀參天喬木,更護草木共生。漢陽區政協持續開展“政協委員進企業”活動,225名委員一對一掛點轄區中小微企業,既聚焦行業發展趨勢尋出路、覓良機,也幫助解決融資困難、用工用能等實際問題,在協商交流、共促發展中堅定民營企業抱團取暖、開拓新局的信心和決心。
?遍訪基層一線 凝聚支點建設的民意民心
支點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的日子。漢陽區全體政協委員化身社區治理“合伙人”開展“遍訪行動”,深入下沉社區訪民情、問民意,成為居民群眾身邊的“貼心人”。
“停車樓搞得蠻好,‘幸福食堂’也喊政協委員一起來商量。”去年,區政協委員協商推動玫瑰里停車樓落地開業,切實解決社區居民停車難題,獲得群眾點贊。今年,知西社區計劃打造“幸福食堂”,群眾主動邀請劉驊、尚三強等掛點委員共商共建,通過協商形成供應鏈優化、失能人群送餐服務等10余條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
遍訪行動中,譚暢委員針對小區停車難問題多次調研,提出利用周邊道路延長段閑置空地增設車位方案,相關部門采納后迅速行動,成功增設停車位166個;胡青雯委員關心關注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難題,聚焦加裝范圍、審批程序、資金來源、保障措施開展深度調研走訪,形成社情民意專報……委員們用真協商、真落實的“現場解題”模式,將群眾“問題清單”轉化為“履職清單”,讓遍訪成果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成效。
今年以來,漢陽區政協已開展基層協商活動20余場,形成可行性解決方案及社情民意信息30多件,問題解決率達75%。
?遍訪界別一線 構筑支點建設的團結同心
人民政協的基礎在界別、優勢在界別、活力在界別。漢陽區政協牢牢把握不同界別的資源特色,引導界別委員找準自身優勢與支點建設的結合點、發力點,圍繞一批事關發展全局、群眾關切的課題開展調查研究、協商建言。
“知音文化是漢陽最顯著、最深層的文化標識。”3月25日上午,區政協文化藝術界別、宗教界別與民盟界別聯動,圍繞“打造荊楚歷史文化標識體系的漢陽元素”課題開展界別協商。從大禹治水的傳說、“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到張之洞的鐵廠轟鳴,從武漢首座城池的建立、長江第一橋的通車,再到武漢新晉文創爆款“蒜鳥”…… 與會界別委員和專家抽絲剝繭的建言,既是從專業視角解碼城市基因,更是對“以文化賦能支點建設”時代命題的深入探討。
與此同時,經濟界別委員圍繞“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赴杭州、深圳等地學習交流;醫衛界別委員聚焦“推動安寧療護病房建設”開展調研走訪;教育界別委員為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助力支點建設,政協大有可為。漢陽區政協將持續深化“政協委員遍訪”行動,引導委員以腳步丈量民情、以實干助力發展,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在加快建成支點新征程中更好展現人民政協的新作為、新擔當。
(武漢市漢陽區政協 蔣思維 柘昆 譙素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