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在庫區重點區域加裝智能監測終端,構建‘人防+技防’全天候預警體系!”
“要建立鄂陜丹江口庫區跨區域聯合執法機制,對庫區上下游的污染源進行協同治理,避免出現監管空白!”
……
5月14日,在十堰市丹江口庫區鄖陽段沿岸,一場別開生面的“移動議政會”正在進行。當天,鄖陽區政協組織界別委員、行業專家組成監督組,沿著蜿蜒的庫岸線,就“扛牢守水護水政治責任,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送”開展專項民主監督。每到一處監測點,委員們都與區生態環境分局、水質監測中心負責人展開熱烈討論,現場“把脈問診”。
監督組通過便攜式儀器現場檢測水質
鄖陽區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丹江口庫區水質直接關系著北方地區的供水安全。活動中,監督組通過便攜式儀器現場檢測、走訪沿岸群眾等方式,對庫區生態保護、污染防治、水源涵養等環節進行“拉網式”排查,并就發現的問題消解,現場提出建議。
“庫區周邊農業面源污染防控仍需加強!” 劉云委員提出建議:“建議推廣‘有機肥替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將庫區鄉鎮納入生態農業示范區。”詹軍委員則聚焦水面保潔難題:“部分支流存在漂浮物聚集問題,需完善常態化打撈機制,并加強上下游聯動治理。”
“建議實施‘生態修復+碳匯交易’”雙輪驅動路徑。” 陳紅梅委員就水源涵養提出建議:“對25度以上坡耕地全面退耕還林,探索將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的新路徑。”凌祖宏委員補充道:“應建立庫區生態補償機制,調動群眾參與護水的積極性,形成共治共享格局。”
“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建議針對性、操作性很強,我們將逐項梳理研究,納入后續的治理工作方案。”鄖陽區生態環保分局相關負責人現場回應。
“水質安全容不得半點松懈!必須壓實屬地責任,確保問題整改‘見底清零’。”帶隊監督活動組長、區政協副主席李濤表示,政協將建立“監督—反饋—再監督”閉環機制,組織委員開展“回頭看”調研,確保每條建議都落地見效。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鄖陽區政協連續第7年將守水護水納入年度重點監督議題。正如區政協主席黨永生所言:“我們守護的不僅是一庫碧水,更是北方的‘生命線’,必須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筑牢水源地生態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