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正是水稻插秧的季節,在“橋米之鄉”荊門京山市孫橋鎮廣袤的稻田里,繁忙的農人們像在編織一片片美麗的錦繡。
5月28日一大早,50多名激情滿懷的省、市、縣政協委員,響應荊門市政協發起的投身鄉村振興的號召,齊聚孫橋鎮,送去農業科技、法律知識……拉開了荊門市政協“委員同行·鄉村振興”之助推“一袋米”產業發展活動的篇章。
京山橋米以其卓越品質享譽全國,是湖北首個大米類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以京山橋米為核心的“一袋米”產業,是荊門市重點打造的“六個一”工程之一。
近年來,市政協在全市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中持續開展“委員同行·鄉村振興”主題活動,先后舉辦了助推“一棵菜”“一株藥”發展等系列活動,引導委員主動參與產業、文化、科技、生態振興等履職實踐,持續為鄉村全面振興添力量、作貢獻。這次,他們將目光聚焦到“一袋米”上,組織委員深入田間地頭,圍繞品種改良、品牌打造、產銷對接、市場拓展等重要環節存在的困難進行調研并建言獻策,凝聚政協力量推動“一袋米”產業更快發展,讓農民增收的飯碗端得更穩,鄉村振興的路子走得更實。
當天的活動在孫橋鎮花苑臺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廣場舉行。
農技知識展板、桌椅板凳、醫療設備等早已設置,衛生健康、人居環境、法律知識、農作物種植等咨詢臺一字兒擺開,委員們滿面笑容整裝就位,迎接著遠近鄉村的村民到來。8時30分,貫穿全場的“四講四送”活動開始。早已聞訊的村民興致勃勃地來到現場。
“剛才從展板上看了你們運用昆蟲科技發展生態綠色農業的簡介,我很感興趣,請問怎么與你們合作,為我們村民增收?”該鎮幸家嶺村青年張振興湊近農業科技咨詢臺,滿懷好奇地問。
“可以在你們那里找一大塊相對獨立的稻田,不用打藥,而是放一些我們的赤眼蜂等昆蟲去吃掉害蟲,這樣投入不多,但產出來的稻米可賣出幾倍的價錢……我們在荊門很多地方進行了成功嘗試。”市政協委員、中昆中業湖北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秦明軒自信地介紹。
“這么劃算啊,我們加個微信,日后具體商量合作!”張振興爽快地說。他高興的表情里,洋溢著對豐收的憧憬。
“我的腎臟做過手術,醫生叫我定期檢查,幫我檢查一下吧。”70多歲的村民瞿國榮對提供醫療服務咨詢的委員說。市政協委員、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楊明煒立即給他開了張檢查單。為做好這次義診,他們帶來了部分儀器設備。
“家門口就能檢查看病,太方便了,感謝政協舉辦這么好的活動!”十多分鐘就拿到檢查結果的瞿大爺發自內心地感嘆。
“我家孩子在學校和同學打羽毛球,被對方拍過來的球打傷了眼睛,這個責任怎么分?”一位女村民向社會法制界委員王慶波咨詢。
……
委員們一邊答疑,一邊向村民講實用的“三農”政策、講人居環境知識、講衛生健康知識、講法律知識、發放相關資料,還送農技、送項目、送崗位、送溫暖,受到村民普遍歡迎。
活動中,委員們來到孫橋鎮梭羅河村數字化橋米種植基地、國寶橋米公司車間,參觀了從一粒谷,到一棵苗,一株稻,再到收割、脫粒、脫殼、除雜、裝袋、售賣的全過程,感受現代農業科技的魅力,對京山橋米產業有了更深的了解,對荊門的“一袋米”工程信心更足了。
活動中,荊門市政協副主席郭志泉發出號召:“希望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以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擔當,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凝共識、聚合力、獻良策、辦實事。”委員們和受邀參加活動的相關單位代表紛紛表示,要將對橋米產業發展的“金點子”化為“硬支撐”。
胡志強委員現場代表荊門市農業農村局支持國寶橋米公司10萬元用于橋米產業發展,向孫橋鎮梭羅河村、花苑臺村各捐贈10噸有機肥;范霞委員代表荊門市水利和湖泊局向孫橋鎮政府捐贈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0萬元;湖北農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紅偉代表公司向孫橋鎮政府捐贈20萬元橋米產業發展資金;委員企業湖北固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孫橋鎮政府捐贈資金3萬元。
金融活水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受邀到場的農發行京山市支行向京山橋米重點收儲與加工企業國寶橋米、京和米業、金牛米業、泰昌米業共授信4.05億元。
科技的加持,也給“一袋米”產業注入新動能。秦明軒當場承諾:“作為政協委員,我將積極響應省、市政協號召,發揮昆蟲技術綠色防控的優勢,在助力‘一袋米’產業發展中打造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京山樣板,將荊門打造成全國生物農業標桿,讓‘中國蟲谷’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荊門市龍頭電商也向橋米產業伸出橄欖枝。荊門市電子商務協會會長劉靜波與京山市橋米協會會長萬小平簽訂橋米全渠道推廣合作協議。劉會長表示:“接下來,我們協會將為橋米協會培養電商人才增強運營能力,實現資源互換,組織促銷活動,幫助橋米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和拓展直播電商。”
一條條“接地氣”的意見建議,一個個“實打實”的支持舉措,一次次贏得現場雷鳴般的掌聲。
委員們的到來,正如當天那場酣暢淋漓的喜雨,及時給全市的“一袋米”產業,送來加快發展的甘霖。京山市橋米協會會長萬小平滿懷信心地表示,有了這些政策、資金、金融、科技的助力,相信荊門的“一袋米”一定會開辟更廣闊的市場,擺在更多老百姓的餐桌上!
(荊門市政協 汪兵洋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