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是關乎群眾幸福與社會和諧的重大民生問題。孝感市委、市政府積極采納委員建議,回應委員關切,持續將心理健康問題納入年度重點民生實事,融入“十大民生實事”“孝十條”“家校社協同育人”等工作中,重點關注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人群,以高水平安全助力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孝感市政協連續多年將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相關課題納入政協年度協商監督計劃,充分發揮委員專業性強、智力密集的優勢,組織廣大政協委員精心選題、深入調研、精準建言,為提升群眾心理健康水平、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針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問題,市政協常委、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胡宇彬建議出臺《“重精”患者救助管理辦法》,明確各級政府及部門責任,確保患者“有人管、不脫管、不失控、管得好”。
針對“精神疾病基數大、社會負擔重以及傳統治療手段存在局限性”等問題,市政協委員、中醫院黨委書記黃玉豐建議推廣微創手術治療重癥精神病,由衛生健康委牽頭,聯合民政、醫保部門設立重性精神疾病外科治療專項計劃,遴選三甲醫院建立區域性微創手術中心,優先覆蓋農村及邊遠地區和弱勢群體,將立體定向微創手術納入醫保目錄,報銷比例統一提高70%~80%,對低保及邊緣家庭實行“零自付”兜底,形成以“醫保”為基礎,財政、衛健、殘聯及社會參與為補充的多元化的救治救助和風險防控格局。
青少年心理健康同樣備受關注。市政協委員、孝感康復醫院黨委書記王志農建議,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必修課程,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擴充精神科醫生編制,盡快補充執業醫生。他還呼吁民政、衛健、共青團、婦聯等多部門協同搭建社區心理服務平臺,在基層縣市建立青少年心理援助熱線,增強公益性心理咨詢服務供給。
市政協委員,孝南區政協副主席、區教育局副局長沈秋菊強調加強“家校社協同育人”平臺建設,加大對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家庭教育指導站等實體平臺的投入,打造區域特色服務品牌。同時實現學生成長數據動態監測與跨部門共享,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個性化服務推送,提升服務實效。
市政協委員、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熊尉東從宣傳角度建議,高度重視社會媒體信息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防止極端事件傳播引發不良心理反應。可通過媒體宣傳、社區教育、公益活動等途徑加強正面引導,普及心理調適方法,明確救助渠道,傳遞“心理不適需疏導”的科學理念,提升全社會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知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