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余先見,系秭歸縣九屆政協常委。“政協委員既是榮譽,更是責任,也是義務”。我自當選為縣政協委員以來,緊緊圍繞政協委員三大職能,充分發揮委員主體作用,勤勉工作,建真言、獻良策,忠實地履行了政協委員的職責。
一、注重學習強基礎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要求更高,責任更重。只有不斷學習,提高充實自己,做到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履職建言、參政議政,才能出色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我始終堅持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作為增長知識、提高履職能力和業務水平的重要基礎和精神動力,結合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深入學習了政協章程、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等與政協相關的知識,系統地學習了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學習了黨章黨規,不斷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履行職責的本領。只要有學習培訓的機會,我都會積極爭取,從不放棄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利用工作之余、節假日,千方百計擠出部分時間加強學習。不斷擴大學習范圍、擴大學習內容、擴大知識面,堅持向書本學習,向委員學習,在社會實踐中學習。利用網絡通訊的便利,及時更新知識,始終保持自己視野的前瞻性。做到學以致用,真正把所學運用到為民建言上,運用到參政議政上。
二、協商建言履職責
(一)積極參加政協會議協商、議政活動,深入一線調查研究。
一是積極參加政協全體會議、常委會會議及所屬委組會議。堅持認真聽取和審議領導重要講話、大會工作報告和委員議政發言。通過政協全體會議、常委會會議、專題會議、委組會議及委員約談活動平臺,緊緊圍繞縣委、政府和鄉鎮黨委政府工作的重點、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社會反映的難點和群眾關注的焦點,通過各種會議協商議政,在分組討論中建言獻策,通過提案方式反映社情民意,在委員視察、約談活動中講真話、建諍言、獻良策,在閉會期間廣泛調研,加強民主監督。
二是積極參加政協組織的各項活動。在閉會期間,積極參加所屬委組各項活動,多次參加民主評議、委員視察、約談和政協“五個一”活動,在城鄉居民座談會上,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做了交流發言。在扶貧幫困、改善民生方面,我帶頭并號召單位職工資助困難群眾、困難黨員,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幾年來,個人資助資金2400元,資助人員11人次,去年精準扶貧一對一幫扶貧困戶3戶10人,個人送去慰問資金900元。
三是廣泛開展調研。堅持用心思考,把業余時間用在調研上,撰寫的《規范農村財務管理 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完善鄉鎮財政體制的建議》、《秭歸“四帶四解”助農增收》、《注重引導、強化管理,著力打造便民利民的農村勞務隊》、《村級運行保障情況的調查與思考》等調研文章,分別被三峽秭歸在線、宜昌農經網、湖北日報、中國農經網采用,撰寫的《村級運行保障情況的調查與思考》一文榮獲宜昌農經學會二等獎。
(二)認真撰寫提案,積極反映社情民意。
提案是政協委員履行職能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我平時注重深入到一線走訪、調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始終圍繞地方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穩定的焦點、熱點問題認真思考、撰寫提案建議。去年,有老百姓反映,交了新農合卻享受不了這方面的普惠政策。針對老百姓反映的問題,我深入到核桃坪、九條嶺、徐家山、棋盤嶺等村進行認真調查調研,發現確實存在部分農戶交了錢沒有辦卡和有卡刷不了卡的現象,一年到頭享受不了醫療補助的惠民政策。我在調研的基礎上撰寫了《關于農民反映沒有享受到醫療普惠政策問題的建議》的提案。在九屆政協會議期間,撰寫提交的《實施平水公路提檔升級,促進江北經濟跨越發展》、《打好扶貧攻堅戰,提升百姓幸福指數》、《關于在香溪輪渡北岸修建公共廁所的建議》、《解決通訊信息盲區 助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關于農民反映沒有享受到醫療普惠政策問題的建議》等提案和社情民意共7篇,這些提案和建議均被采納,起到了較好的作用,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和提升民生福祉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主動作為促發展
從擔任泄灘財政所負責人以來,我堅持立足本職崗位,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中心,以培訓學習為抓手,以財政制度建設為動力,以資金監管為重點,以完成目標任務為目標,忠實地履行了一名政協委員和基層財政負責人的工作職責。
一是抓預算管理。嚴格按照新《預算法》和新常態下財政體制要求,堅持“統一標準、保障支出,持續穩定、簡便易行,規范管理、強化監督”的基本原則,從早著手,精心編制年度財政收支預算,積極組織財政收入,保障基本支出,嚴格預算執行。
二是嚴格財務管理。按照《會計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農村集體經濟財務會計制度》等規定,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全面推進“鄉財縣管”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強專項資金管理,對專項資金嚴格實行“四制”管理。強化村級財務管理,對農村財務在不改變村級核算主體和保證“四權”不變的基礎上,全面推行了農村會計委托代理制,實行電算化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村級財務專項審計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著力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定了《泄灘鄉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實施細則》,泄灘鄉“三資”管理示范鄉鎮創建取得實效,被命名為“宜昌市三資管理示范鄉鎮”,農村財務和“三資”管理得到了進一步規范。
三是強化資金監管。建立了財政資金監管信息通達、公開公示、抽查巡查等制度和流程圖,做到資金監管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及時公示監管信息,增強透明度。及時組織抽查巡查。及時跟蹤檢查,確保資金安全。實施財政資金預算績效評價,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實現對財政資金從“注重投入”轉向“注重效果”的管理。
四是主動化解矛盾糾紛積案。某宗土地糾紛自1998年以來先后7次進行調處未能達成協議,調解無效。當我接到調解請求后,及時組織專班,多次深入到現場進行調查取證、走訪座談、實地踏勘、查閱檔案資料,依據當事人的陳述和有效證件、現場踏勘記錄、調查筆錄認定事實,采取集體協商與個別協商、入戶座談與現場協商相結合的辦法,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做出調解處理意見,當事人三方達成了一致意見,并簽字確認,長達18年之久的土地矛盾糾紛終于得到了有效化解,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五是農村“四權”確權有序推進。按照“全面部署、整體推進、分段培訓、按步實施、試點引領、規范運行”的工作思路扎實穩步開展。組建工作專班,明確工作職責。強化學習培訓,提高政策業務水平。注重宣傳發動,發放土地確權公開信4500余份,錄制農村土地確權政策宣傳音頻資料,通過村村響在全鄉反復播放,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加強業務指導和工作督查,確保確權工作進度和質量。
幾年來,我在履行政協委員主體職責上雖然做了很大努力,但離黨和人民的期望還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加珍惜榮譽,牢記保命,努力創新,強化責任,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秭歸縣政協委工委主任 周宗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