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潘灣鎮頭墩村一組,有這樣一位遠近聞名的能人——付振華。他既是嘉魚縣第十屆政協委員,又是嘉魚縣互得利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創辦人。
來到嘉魚縣互得利養殖專業合作社,一望無際的農田映入記者眼簾。“這一片是青蛙養殖田,為防止它們逃跑,整個田都用圍網圍起來了。這里是稻蝦養殖田,中間種稻谷,四周回形區養蝦,一塊田兩份收益……”付振華一邊介紹,一邊領著記者參觀新型養殖基地。
今年45歲的付振華,年輕時一直在外闖蕩,曾在蒲紡上過班,也在武漢、江蘇等地辦過貿易公司,小有成就。前兩年,他回鄉探親,看到鄉親們一直采取“兩瓜兩菜”種植模式,受天氣影響大,收益不高,還有一部分人始終難以脫貧,就萌生了回鄉創辦新型農業的念頭。
2015年底,國家出臺的土地大流轉政策更加堅定了他的決心,在潘灣鎮政府和頭墩村村委會的支持下,他共投資了315萬元,流轉了300多畝低洼田,建起了稻蝦田和青蛙養殖田,創立了合作社,并給自己的合作社起了個響亮的名字——互得利,走上了新型養殖之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堅定的信念、豐富的管理與營銷經驗造就了付振華的成功。2016年,付振華的合作社全年總收入388.8萬元,純利潤73.8萬元,當年就賺回了本金。
除了將自己的合作社經營好,付振華并沒有忘記自己幫扶鄉親的初衷。2016年,付振華的合作社主動吸納了3戶貧困戶,除了支付土地流轉金外,還為他們安排工作,增加他們的收入。
“付老板是個實實在在的大好人,知道我們家的情況后,不僅每畝流轉費比別家多200元,逢年過節還給我們送米、油等物資,我們遇到困難還給錢我們過生活。”70多歲的周菊英有一個癡呆兒子,兩人均沒有勞動能力。去年一年付振華共給了他們3200元幫扶金。
據了解,付振華幫扶的貧困戶多是殘疾人。提起他,貧困戶們都非常感激,表示自己在付老板這里非旦沒有受到歧視,還受到了更多的照顧。2016年付振華幫扶的3戶貧困戶,均已脫貧。
2017年,付振華擴大了自己的養殖規模。目前合作社共有稻蝦養殖320畝、青蛙、泥鰍混養60畝,正在建100畝特別水產養殖100畝,打算引進南美白對蝦,還栽種了一條600米的水果長廊,計劃將建50畝鋼架大棚,種植精品果蔬。同時又吸納了3戶貧困戶,目前共幫扶了6戶貧困戶。
看到付振華成功的經驗,附近的鄉親們紛紛向他取經,他也毫不吝嗇,將自己的養殖經驗大方分享給大家。一有時間,他還會跑到鄉親們的田里去指導。據了解,目前,潘灣鎮頭墩村一組共有30余戶參與到稻蝦養殖中來,總面積共2000余畝。
今年,付振華還有一個計劃,就是將合作社將打造成一個集觀光、采摘、旅游為一體的新型農業莊園,建設成為鄉親們的致富園。
(嘉魚政協 蔡明勇 徐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