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富了不算富,我要努力讓更多的鄉親富起來。”這是80后返鄉創業青年吳曉鋒的立志之言。今年31歲的吳曉鋒是五峰峰澤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五峰縣政協委員、全縣十佳青年扶貧之星、牛莊鄉致富帶頭人。8年來,吳曉鋒憑著對鄉親們的深情,憑著要改變家鄉貧困面貌的那股不服輸的勁頭,刻苦鉆研天麻種植技術,不斷攻克天麻種植難題,巧用電商平臺拓寬藥材銷路,短短幾年時間實現脫貧致富,讓牛莊的鄉親們看到了致富的奔頭、嘗到了成功的甜頭,讓“宜昌西藏”牛莊的脫貧之路“牛”起來。
隨父種天麻,走上創業路
2008年大學畢業后,吳曉鋒像鄉里大多年輕人一樣,選擇南下廣州打工,以圖改變家庭貧困面貌。
2010年春節,他帶著女友回家過年,看到年邁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苦現狀,了解到鄉里鄉親們渴盼脫貧的想法, 他思想上經過苦苦思索與掙扎,毅然決定回到家鄉種藥材,用自己的實踐與拚搏為老百姓闖出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吳曉鋒的父親是參與羅官章攻克天麻人工有性繁殖技術的成員之一,有著熟練的天麻種植技術,而羅官章則是在牛莊種了17年天麻的領頭人。“我們這輩人年歲大了,干不動了,你們青年人要帶領貧困戶一起干。”羅官章時常教導他。被父輩們帶領群眾脫貧的精神所感動,吳曉鋒更加堅定了引導鄉親們脫貧致富的決心,期望通過創業促就業的方式,一邊擴大種植規模發家致富,一邊帶動鄉里鄉親共同致富。
攻克大難題,技術超父輩
牛莊是華中知名的“藥材之鄉”,這里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自然資源適宜種植藥材,不少村民世代以種植藥材為生。但種天麻是門技術活兒,吳曉鋒發現自家和鄉親們種的天麻出現一年高產一年低產的怪象,有的甚至不結果。全鄉天麻種植規模逐漸縮小,加之藥材價格波動大,鄉親們種天麻的積極性受挫。為了找準這種俗稱“大小年”難題的原因,探索總結穩產高產的辦法,吳曉鋒上網廣泛搜集信息、海量閱讀相關書籍,不惜拿出多年打工攢下的辛苦錢,遠赴陜西、云南、貴州等地考察學習種植技術,引進不同品種的密環菌進行試驗和試種。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摸索,一次又一次的闖關,吳曉鋒對天麻種植的濕度、溫度、光照、蟲害等因素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在菌種挑選、土地選用、濕度掌控、菌材培育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經驗,超越了父輩們的傳統種植方法。吳曉鋒總結的烏天麻高效穩產種植方法—“大小套種法”,能使天麻成活率達到95%以上,由畝產3500斤提高到5000斤以上,周邊老百姓花同樣的投入、種同面積的天麻,獲得了超出預期的收益。這一技術獲得了國家專利。
互聯網+藥材,打開新銷路
山旮旯里寶貝多,藏在深山人不知。為了讓鄉親們足不出戶就能致富,吳曉鋒一邊在田里下功夫,一邊在網上找銷路。他憑借大學期間學到的電子商務專業知識,在網上建起了中藥材交易網站,開起了淘寶店,通過網絡收集和發布中藥材銷售信息來拓寬銷路。起初,連手機都搗鼓不明白的鄉親們并不相信這個年輕娃能在網上賣出天麻,然而吳曉鋒堅信不疑,終于在互聯網上賣出了第一單。
2013年,他通過多方聯系,成功與宜昌百度簽約,讓牛莊天麻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將天麻菌種遠銷成都、重慶、云南等地。
2014年初,重慶康萬佳藥業飲片公司通過網絡得知消息后,派人到牛莊實地考察,當即購買5噸烏天麻。鄉里鄉親當年收入大幅上升,像“中彩”一樣興奮不已,對吳曉鋒也是另眼相看,人前人后夸他后生可畏。
近四年來,吳曉鋒運用電商平臺,帶動周邊近100戶鄉親銷售天麻、貝母、獨活、白芨、重樓等中藥材,年銷售金額突破500萬元,產業扶貧開花結果。
組織化發展,共同奔小康
“吃水不忘挖井人”,富起來的吳曉鋒,不忘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2016年7月,他注冊成立五峰峰澤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無償幫助貧困戶發展生產,義務進行種植技術指導,為貧困戶免費發放1400瓶天麻菌種,引導他們依托產業發家致富。今年,牛莊村村民李傳昊在他的支持下種植3畝天麻,增收30萬元,一年間就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在吳曉鋒的示范帶動下,村民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全鄉藥材種植面積增加到8000多畝,人平達1畝,產業扶貧、共同致富的路子越走越亮堂。
眼下,吳曉鋒正積極爭取與大型飲片廠簽訂購買合同,讓牛莊天麻從高品質向高附加值轉變,并引進更多適宜牛莊種植的中藥材進行試種及推廣,帶領更多的鄉親一起走向小康。
(五峰縣政協 鄭麗婭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