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應良是羅田縣政協委員、田園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長。
20年前,徐應良在江蘇省太倉市一家服裝廠打工,他工作認真負責,每天下班前主動把門窗水電檢查一遍并關好。一年后,老板提拔他為助理,負責廠里的生產管理。2006年,徐應良想自己干,老板舍不得,吃完年飯那天晚上,兩人從9點談到第二天天亮,老板才答應,并給了他5萬元啟動資金,還在購買設備、進貨、銷售上給予大力支持。
一個普通打工仔,文化水平低,緣何老板放心,交此生產管理重任?決定單干后,老板不但不使絆,還給予支持?20年后,徐應良總結:20年的打工生涯就是20年的學習過程,做人做事,要讓自己滿意,讓老板放心!
羅田是打工輸出大縣,每年有近20萬人外出務工、創業,創造了打工經濟的同時也帶來了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和留守兒童等一系列普遍性的社會問題。徐應良認識到,小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2014年,強烈的責任感讓徐應良決定返鄉創業,他要帶動鄰里大“家”共同富裕。
他利用自家樓房,購置20多臺機器、招收20多名留守婦女開始生產。沒有熟練工,他和妻子手把手的教;進貨不變,他想方設法解決,生產慢慢走上正軌。之后在鎮政府的支持下,徐應良在河鋪鎮大河埂村購買土地擴大生產,并在麻城蔡店河、張家畈開設分廠,機器從20多臺增加到200多臺,解決了200多人就業,其產品遠銷世界各地,生意十分火爆,今年6月底美國沃爾瑪帶著翻譯主動找上門洽談合作事宜。
2016年,徐應良當選為該縣第十屆政協委員,政協委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徐應良覺得更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服務社會、回報社會,讓“大家”更富起來!
恰在此時,該縣勝利鎮政府找上門來,希望他在精準扶貧戶集中安置點開設分廠,解決移民安置生產生活不便和就業問題,雙方一拍即合。今年正月,該鎮移民安置點剛落成,田園制衣勝利分廠馬上招工投產,52名工人中有28名是精準扶貧戶。
十里荷塘是白蓮河鄉2012年的招商引資產業,招商之意在于發展該鄉旅游觀光和生態休閑農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該鄉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項目建成后經濟效益并不明顯,當地村民收益不大。項目方去年找到徐應良,經過考察調研,徐應良果斷接手。他及時調整經營思路,發展龍蝦養殖、蓮蓬采摘、鮮蓮米銷售、觀光旅游、農家樂等產業鏈,至今已投入200多萬元,安置當地50名村民就業。
前不久,因為安置62戶精準扶貧戶就業,政府獎勵他8.6萬余元,他不聲不響地把獎勵金的40%返還給了在制衣廠上班的精準扶貧戶,剩余的5萬元多元全部捐給了替自己拉貨的司機。貨車司機患有癌癥,而他自己,一分沒要。
他說,現在社會上并不缺能人,缺的就是腳踏實地、真心實意做實事的人。
2009年,徐應良第一次接觸電商并做得風生水起,制衣廠的產品遠銷世界各地,其成功的電商運營手法功不可沒,看到家鄉板栗、甜柿、紅薯等土特產銷路不暢,他計劃將羅田經濟開發區里的廠房改建為電商平臺,發揮自己的電商運營經驗,讓羅田的土特產插上電商翅膀,飛向全國、走出國門,帶動鄉親共同富裕,完成“大家”致富夢想。
(羅田縣政協 林志文、方鳶宇、邱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