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戰士們沒有盔甲和子彈就上戰場”
1月31日,正月初七。
此時,仙桃市衛健系統42個單位4000多名干部職工,已在抗擊疫情最前沿奮戰了10多個日夜。
特別是仙桃市衛健委領導班子成員,率先將家安在辦公室,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市衛健委主任杜偉華就是其中一位。
“您先不要驚慌,不要一發燒就認定自己被感染,還是去定點醫院看看,聽聽醫生的意見……”在衛健委指揮部,采訪不到一小時,她已斷斷續續接打9個電話。
“今天已經很輕松了,平時都是兩部手機換著接。”沒日沒夜連軸轉,杜偉華連自己生日、除夕團年飯都錯過了。
“這不算什么,醫務人員都在一線,那里更危險,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她強顏歡笑著,口罩包裹著的臉龐越發消瘦。
醫用防護物資告急!捐贈派得上用場的不多!杜偉華記不清每天能睡幾個小時,有時候徹夜難眠。因為她不知道,醫用防護物資儲備還能堅持多久?樣本檢測啥時候能提速?
除了協調醫療救治和各項工作調度,她動用了所有人脈資源籌集醫用防護物資。
“今天1000件防護服,明天2000個口罩,天天往醫院送。”一位朋友送給她2000個3M N95口罩,并千叮萬囑她“緊著自己用”。可她倒好,轉手就送到各大醫院救治點。
一位外地老板向我市捐贈1萬套醫用防護服。為防止他人捷足先登,杜偉華立馬安排人去取。
“不能讓我們的戰士沒有盔甲上戰場,我舍不得。”她說,非常時期,就要用非常手段。
這樣“搶”物資的情況不少。而她自己,從未戴過一個醫用口罩,全部留給一線“白衣戰士”,即便是在抗擊疫情最前沿。
“要對未知事物保持敬畏,把工作做得更細更實”
1月27日凌晨1時50分,山西55名馳援醫護人員抵達仙桃,給衛健人莫大的鼓舞。
“現有醫療力量和技術實在跟不上。”杜偉華說,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對未知事物保持足夠的敬畏,做好預案,隨時備戰。
早在今年元旦,從網上輿情了解到相關信息后,仙桃市衛健委采取相應措施,成立4個專班,深入全市各大醫療機構、分級診療點排查,了解是否有來自武漢、特別是華南海鮮市場的病人,做好病例收集。
1月22日,全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Ⅱ級應急響應啟動后,他們快速反應,第一時間確定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為定點醫院,規范發熱門診管理,有力有序展開救治、防控工作。隨后,又新增市中醫醫院、市第四人民醫院2個定點救治點。
杜偉華敏銳地意識到后期防護物資會異常緊缺,她要求各大醫院提前做好戰時儲備,并從外圍籌集一批醫護防護物資。“可是疫情發展超乎想象,儲備物資遠遠不夠用。”
1月25日,仙桃市中醫醫院被確定為全市收治發熱病人定點醫院,要在半天時間內轉運200多個病人,做好收治前一切準備。
雖然前期做了相應的培訓準備,但時間太急,少數醫務人員產生畏難情緒。“他們也是普通人,會緊張、無助和恐懼,這些都能理解。”緊要關頭,杜偉華沖鋒在一線,現場督促檢查,做好安撫工作,并提醒一線醫務人員做好個人防護。
“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做好后勤保障,因為你們的安全比我的生命更重要。”她說,只有先保護好自己,才能護佑他人的健康,這是對自己和家人負責,也是對仙桃負責。
一位急診科護士說,這一番掏心窩子的話語,讓大家倍感溫暖。
鑒于當前物資緊缺,杜偉華要求醫院科學排班,規范流程,分級管理,盡量減少物資消耗,把每一件捐贈防護物資用到刀刃上。
“打不倒我們的困難,會讓我們更加強大”
“處處皆戰場,我一定支持你的工作,等著你平安歸來。”1月26日,杜偉華收到愛人寫來的一封家書。
信中說,家里已經安排得妥妥當當,婆婆、孩子都有人照料……字里行間,流露著一位丈夫對妻子的牽掛與支持。
看到這封信時,杜偉華哭了。
“有大家才有小家,這一點犧牲和一線醫務人員比起來,真不算什么。”杜偉華說,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感人故事在防疫一線上演,像仙桃市第一人醫院感染科主任于文虎,連續幾天幾夜不睡覺,人瘦了一圈;仙桃市中醫院二胎護士媽媽,提前給6個月大的女兒斷奶;更多年輕愛美的年輕護士,剪去秀發,穿上成人紙尿褲,只為爭分奪秒,從死神手中搶人。“他們才是最美逆行者,應該得到更多愛的鼓勵。”
前段時間,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病人逐漸增多。杜偉華憂心不已,每晚必去,一呆就是四五個小時,全然沒有考慮自身安危。
當前,仙桃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每天都有大量突發、棘手的問題等著她去協調、解決,包括確診病人轉運救治、透析病人分解安置等。
“打不倒我們的困難,會讓我們更加強大。”杜偉華說,相信有全市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沖鋒在前、下沉一線,有社會各界積極行動、密切配合,我們必將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勝利。
(仙桃市政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