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是湖北省境內僅次于漢江的長江支流,全長423km,流域面積1.67萬km2,人口500萬人,涉及鄂西南的10個縣市。清江流經長陽土家族自治縣148km,有大小溪流428條,長陽全境3430 km2基本屬于清江流域,境內的清江畫廊風景區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2012年初新一屆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政協人口資源環境臺僑外事委員會成立以來,就致力匯集民智、凝聚力量,努力服務保護清江母親河生態環境保護大局,組織調研視察、提出委員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全方位、多形式、立體化建言獻策鼓與呼,讓清江水凈河潔一江清水向東流。
專題調研參政建言獻策鼓與呼。近十多年來,伴隨清江流域梯級水電開發,隔河巖、高壩洲、水布埡水電站相繼建成,形成了總庫容達84.1億m3的清江大庫區,庫區水流變緩,水體交換能力變弱,自凈功能下降,加之流域內工業污染、農業污染、生活污染等的加劇,使得庫區內水質總體下滑,局部惡化。“清江水體問題的產生,除清江梯級開發形成庫區后,水文條件變化造成擴散和自凈能力降低等自然因素,更多的是人為因素。”“要實施清江生態修復工程,大力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促進自然生態系統的休養生息,保護清江水體。……”在2013年初的自治縣政協八屆二次全會上,人口資源環境臺僑外事委員會《加強清江水體保護,呵護母親河》的大會發言,引起了與會人員的共鳴和共識,也得到了縣委書記趙吉雄的充分肯定,是“講了真話,建了諍言,支了實招”,要求有關部門進一步認真研閱發言材料,對接現有工作,切實保護清江水體。一石激起千層浪,委員們紛紛圍繞清江生態環保建言獻策,向大會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大保護清江生態環境的建議》、《關于禁止清江兩岸垃圾和污水直接排放的建議》、《關于加強建筑渣土傾倒清江管理的建議》、《關于加快污水管網建設的建議》、《關于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建議》等相關提案建議10多件。大全發言轉化為提案后,自治縣政府把它列為當年的重點提案進行辦理。提案建議加快農村環保和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實行雨污分流;嚴格執行建設項目和工業園區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按照環境容量和總量控制的原則,嚴格控制引進水污染型企業,同時加大對違法排污企業的打擊力度,確保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對現有工業企業工藝落后的,按產業政策實施轉產或淘汰,布局不合理的實施搬遷;在清江庫區周邊可視范圍內嚴禁建設水污染型和景觀影響型工業項目,其他項目嚴格控制,清江沿線嚴禁設置三類工業企業;嚴格控制清江庫區網箱養殖,合理布局,避免局部區域密度過大,加大生態套養等先進養殖技術的推廣力度,最大限度地將污染物通過自身的生態循環消除;加大庫區增殖放流力度,實行人放天養,逐步恢復自然生態。全會閉會后,人口資源環境臺僑外事委員會隨即組織開展了對全縣生態文化旅游發展情況的專題調研,并赴云南考察學習,形成了《關于生態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調研考察的報告》,縣委辦公室《參閱件》將報告全文轉發給縣領導、鄉鎮和縣直單位參閱。報告提出要進一步加強清江生態環境保護,未雨綢繆呵護清江母親河,嚴防“滇池污染”在清江發生,建議進一步搶抓武陵山試驗區、湖北省民族地區“616工程”和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建設機遇,積極申報立項重大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協同清江沿線市縣實施清江生態修復工程,大力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努力擴大森林、庫容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清江自然生態系統的休養生息,同時切實抓好污染源頭控制,做好清江漂浮物的清理、打撈工作。2014年初人口資源環境臺僑外事委員會持續發力,組織調研組深入到境內清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沿線鄉鎮實地查看集鎮垃圾填埋、污水排放和水產、畜禽養殖情況,召開有鄉鎮黨政領導、政協聯絡組組長和城建、環保方面負責人及駐鄉鎮的政協委員參加的座談會,聽取他們關于本鄉鎮水環境情況介紹和對清江流域水環境保護的意見與建議,并到縣城區污水處理廠和部分工礦企業、生豬規模養殖戶了解污水處理情況,還分別組織召開了縣直有關單位負責人、部分相關政協委員座談會,征求他們的意見與建議。通過深入調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形成了《關于清江流域水環境保護調研情況的報告》。調研報告開門見山地指出:“清江流域水電梯級開發在長陽形成了‘一壩(隔河巖水電站大壩)兩庫(隔河巖庫區、高壩洲庫區)’的獨特格局,河水流速放緩、自凈能力減弱,目前縣境內清江流域水環境質量總體較好,上游水質明顯好于下游水質,但隔河巖庫區部分河段與庫汊、高壩洲庫區、少數支流污染較重、水質較差,清江流域水環境質量呈下降趨勢,加強清江水污染防治、保護母親河勢在必行。”報告中指出,清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環保意識淡薄、生態環境退化、管理體制不順、補償機制缺失、環保投入不足、基礎設施滯后等,影響清江水環境質量的主要污染源是工業廢水、礦業生產、生活污水、各類垃圾、養殖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等,為此建議: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發展與環保的關系,認真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誰污染、誰付費”的生態補償原則和“誰污染、誰治理”的環境保護原則,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加大投入力度、推進項目建設、保護清江生態環境,提升監管能力、強化行政執法、確保措施落實到位,轉變發展方式、防控主要污染源、改善水環境質量,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努力建設綠色礦山、加大污水收處力度、做好城鄉垃圾處理、著力規范水產養殖、加強畜禽養殖管理、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環保意識、營造保護清江氛圍。縣委辦公室《參閱件》將報告全文轉發給縣領導、鄉鎮和縣直單位參閱。
視察活動議政建言獻策鼓與呼。長陽海拔800米以上的半高山、高山占51.2%,屬砂質土地區,遇暴雨易成山洪泥石流和農業面源污染清江,新一屆政協人口資源環境臺僑外事委員會先后組織50多名政協委員對全縣土地整治工作、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進行了視察,形成了《關于視察土地整治工作情況的報告》、《關于視察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建議進一步加大土地整治工作力度,通過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努力防治水土流失,保護清江生態環境。要以“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家園、清潔能源”為主要目標,擴大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整治面,大力改善農村環境,切實加強重大污染源頭控制,采取強力手段和得力措施,對各鄉鎮廢棄的礦山、三大通道工程(宜萬鐵路、滬渝調整、忠武天然氣)的棄渣場等要進行生態恢復,嚴禁向清江亂倒垃圾、傾倒渣土等,保護清江母親河。人口資源環境臺僑外事委員會委員在參加視察縣城丹水新區規劃建設時建議要正確處理新區建設與生態環境的關系,新區建設必須堅持綠色環保發展,要嚴格按照“三高”(高附加值、高加工度、高技術)“兩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要求,拒絕對環境有污染的企業進入新區,對已入新區的企業要加強環境監測,同時項目要嚴把環評關口,防止對清江產生新的污染源等,這些建議被采納寫入《關于視察丹水新區規劃建設情況的報告》之中送縣委縣政府參閱。2014年上半年,人口資源環境臺僑外事委員會拍攝了一部題為《同心系長陽,共護母親河》的15分鐘專題電視片,通過大量實景畫面、圖片以及電視記者、政協委員、清江居民的描述,全方位反映出清江流域水環境保護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用電視畫面對清江流域的水環境保護情況進行了最原始、最直接、最真實的反映,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心靈震撼力,特別是其中曝光的清江水污染情況,令人觸目驚心,感同身受清江水環境保護的必要性、緊迫性,正如片中所說“加強清江水污染防治、保護母親河勢在必行”。專題片報送縣領導和有關部門后引起了各級各部門對清江環保的高度重視。
社情民意資政建言獻策鼓與呼。清江生態環境保護一直是人口資源環境臺僑外事委員會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內容。委員們撰寫的《建議制定〈湖北省清江庫區管理條例〉,將清江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建議編制清江水電開發后續發展規劃》等社情民意信息引起了省市縣的高度重視。近年來,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自治條例》、《清江庫區管理條例》、《旅游條例》、《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礦產資源管理條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的補充規定》等自治法規的相繼出臺,將清江生態環境保護納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軌道。人口資源環境臺僑外事委員會報送的《關于保護清江水體的建議》的社情民意,宜昌市政協轉送市政府,馬旭明市長作了重要批示,市環保局領導帶領有關方面負責人專程到長陽與縣直相關單位座談,征求意見與建議,市、縣聯動合力做好清江水體保護工作。人口資源環境臺僑外事委員會委員提出的《清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亟待加強》的社情民意,省政協專報省政府領導,分管副省長作了重要批示。該社情民意建議建立清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聯動聯防機制,因為清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涉及省直多個部門和恩施自治州、宜昌市以及其所屬的10個縣市,必須加強統籌協調,成立由省政府領導同志任組長的清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領導小組,省直相關部門以及恩施自治州政府、宜昌市政府和10縣市政府的負責人為成員,統籌謀劃、組織協調、監管督查清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制定政策措施,嚴格目標責任制考核,形成齊抓共管、聯動聯防機制,并建議制定《湖北省清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規定清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目標任務、職責界定、監督管理、污染防治、法律責任等,編制《湖北省清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確立其今后一個時期清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規劃目標、分區防控、主要任務、防治方案、項目建設、政策措施等。要大力宣傳貫徹《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普及水污染防治知識,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宣傳欄等渠道和形式,宣傳水污染防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讓人們理解、支持、配合水污染防治工作。建立表彰激勵機制,對在清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先進單位和個人予以通報表彰和獎勵,樹立典型、宣傳典型,讓典型引路,大力營造清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良好氛圍。
清江清、長陽長、土家兒女愛家鄉,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讓清江水凈、河潔、景美福祉千秋萬代,是政協委員們的“長陽夢”,并將為實現美好夢想建言獻策鼓與呼作不懈努力……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政協 劉紅 供稿)